前不久,去泰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回到香港后第一时间被确诊新冠阳性:

图源:彭博社
当时,根据港府透露出来的信息,李家超染疫后的症状并不严重。居家办公期间,他还将正常参加工作,必要时甚至还可以参加视频会议。

图源:华尔街日报
在确诊有一阵子后,李家超身体迅速转好。就在上周,李家超新冠检测结果转阴。
从确诊到康复,只有差不多六天时间!

来源:早报
新冠病毒,看起来并没有对李家超造成太大的危害。
李家超确诊六天转阴 新加坡副总理也一样?
确切来说,李家超是在四天前,也就是上周六从新冠中康复的。
在个人脸书上,李家超第一时间向关心他身体状况的人通报了这个好消息,并表示自己除了会间歇性咳嗽外,并无其他大问题。

当然,他也不忘再次呼吁民众接种疫苗加强针,并以自己为例宣扬打疫苗的好处。
过了两天,他也再次在个人社交媒体发文,表示自己已经确实转阴了,并在香港地区卫生部门报备,准备重新开始工作。

在转阴当天上午,他还召开了记者会,精神看起来相当好,完全看不出是刚从新冠中恢复的样子。

图源:HK01
总而言之,李家超的确诊,并没有让香港特区政府的一些工作陷入停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目前,香港地区实行的防疫政策,和新加坡有部分相似之处。就像李家超一样,香港人民在确诊新冠后,并不需要前往医院,而是在上报给港府后,进行居家隔离和康复就好。

港府提供的新冠检测申报系统 只有当家中情况不允许进行隔离,比如同住人较多、家中有高危群体时,这些确诊患者才会被送往集中隔离设施慢慢康复。

香港集中隔离设施,图源:见水印
在周围有人隔离时,也不需要同时进行隔离,可以正常上学上班,完全不受任何影响。
对比新加坡,乍一看是不是感觉香港的防疫政策很熟悉?居家康复计划,以及后续完善而成的三级医疗程序,从去年十月开始就伴随着新加坡人了。

图源:gov.sg
在第二级医疗程序下,那些自测阳性的新冠患者,只需要在确诊后的72小时居家隔离。
72小时后,一旦自检结果转为阴性,就能结束隔离恢复正常生活。(没有转阴,就一直检测知道转阴为止,哪天转阴,哪天就结束隔离)
和李家超一样,在这段时间内,新加坡的政府官员们也是依照这个程序防疫的,即使他们身处国外。
比如在今年6月18日,在德国确诊新冠的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就是在6月24日转阴后恢复办公并搭乘飞机回到新加坡的。

这个系统现在已经在新加坡实行了一年,被证明能够在不损害患者健康的前提下(轻症和无症状患者能够在家自愈),有效缓解医疗系统面临的压力。

图源:Human Resources Online
当然,面临新冠时,二次感染带来的危害,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最近,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着重对这点进行了回答。
再感染新冠严重性低? 新加坡卫生官员解惑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新加坡的总确诊人数现在已经超过了216万人,还有1700多人因此死亡。

图源:新加坡卫生部
其中,根据卫生部长王乙康上个月的公开说法,当时新加坡的新冠二次感染率已经来到15%。
每100人中,就有15人重复染疫!
这不禁让很多人担忧,重复感染新冠,会不会为这些患者带来更高的重症,甚至死亡风险?

不久前,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收集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4月6日期间,总共43588名感染过一次新冠的患者、40947名感染过两次或两次以上新冠的患者以及530万名未感染新冠者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
再次感染新冠,会增加患者的重症率及他们患上新冠长期后遗症的的风险!

来源:路透社
在当时,消息传到新加坡后引来了本地不少卫生专家的反驳。一些专家甚至表示,这项研究本来就“不应该通过同行评议的”。
国会上,王乙康也针对这份报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示这项研究结果既不准确也不明确。

图源:CNA
首先,王乙康认为这项研究局限性相当大。
研究人员并没有比对首次和二次患者的症状程度,而是“粗暴地”将首次感染新冠患者的症状,和二次或多次感染的病患做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因此,“多次染疫的人有重症几率更高”的研究结果,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图源:见水印
其次,用事实说话,王乙康表示新加坡二度染疫者的死亡率和重症率均低于第一次染疫者:
具体来看,新加坡二次感染新冠病患的死亡率为每10万例4起,远低于首次染疫的每10万例35起。
与此同时,新加坡二度染疫者的重症率为每10万例232起,也低于首次染疫的每10万例282起。

图源:见水印
至少,在王乙康看来,在新加坡二次感染新冠,危害性远远不必首次感染新冠严重。
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新加坡二次感染率相当之高,但政府和民众依旧保持乐观的最重要因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