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影响珊瑚生长。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将展开规模最大的珊瑚保育计划,在本地海域种植多达10万株珊瑚。另外,姐妹岛海洋生态园,将增设沿海森林步道等新设施,以提升访客体验。

位于南部姐妹岛海洋生态园苏巴劳岛的新沿海森林步道全长约230米,明年开放让访客参观。到时他们将有机会探索大自然,欣赏及认识新加坡沿海生态环境的动植物。
当局也将强化步道旁的生态栖息地,包括种植一些极度濒危的植物。 步道末端迎接访客的则是个坐拥360度美景的崭新山顶观景台。
苏巴劳岛现有的泻湖也将被改造成礁瑚潮汐池,在低潮时仍能保存海水,促进红树幼苗以及海草的生长,并发展成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国家公园局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副处长锺厚艺说:“礁瑚潮汐池会应用5G技术实施教育和海洋检测计划。公众也可以通过这个海洋教室近距离欣赏海洋生物,还有我们应该如何保育这些生物。”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升为第五届亚太珊瑚礁研讨会主持开幕仪式时表示,珊瑚礁有助保障新加坡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国家公园局下来至少十年,将在本地海域种植10万株珊瑚。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表示:“我们将专注于扩大珊瑚栽培的能力,例如扩展现有的珊瑚苗圃并探索促进珊瑚生长的新方法。这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稳固基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将把更多成熟的珊瑚转移至退化的珊瑚礁,同时也在其他地方种植。”
国家公园局指出新加坡的海域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珊瑚覆蓋率,姐妹岛附近海域的珊瑚覆蓋率目前约35%,但也有部分海域达到50%到60%。当局将持续监督珊瑚在气候变化下的生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