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影響珊瑚生長。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將展開規模最大的珊瑚保育計劃,在本地海域種植多達10萬株珊瑚。另外,姐妹島海洋生態園,將增設沿海森林步道等新設施,以提升訪客體驗。

位於南部姐妹島海洋生態園蘇巴勞島的新沿海森林步道全長約230米,明年開放讓訪客參觀。到時他們將有機會探索大自然,欣賞及認識新加坡沿海生態環境的動植物。
當局也將強化步道旁的生態棲息地,包括種植一些極度瀕危的植物。 步道末端迎接訪客的則是個坐擁360度美景的嶄新山頂觀景台。
蘇巴勞島現有的瀉湖也將被改造成礁瑚潮汐池,在低潮時仍能保存海水,促進紅樹幼苗以及海草的生長,並發展成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
國家公園局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副處長鍾厚藝說:「礁瑚潮汐池會應用5G技術實施教育和海洋檢測計劃。公眾也可以通過這個海洋教室近距離欣賞海洋生物,還有我們應該如何保育這些生物。」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升為第五屆亞太珊瑚礁研討會主持開幕儀式時表示,珊瑚礁有助保障新加坡海域的生物多樣性,國家公園局下來至少十年,將在本地海域種植10萬株珊瑚。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表示:「我們將專注於擴大珊瑚栽培的能力,例如擴展現有的珊瑚苗圃並探索促進珊瑚生長的新方法。這將為我們提供一個穩固基礎,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們將把更多成熟的珊瑚轉移至退化的珊瑚礁,同時也在其他地方種植。」
國家公園局指出新加坡的海域在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珊瑚覆蓋率,姐妹島附近海域的珊瑚覆蓋率目前約35%,但也有部分海域達到50%到60%。當局將持續監督珊瑚在氣候變化下的生長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