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年人群展开的,年龄中位数为44岁。意味着对于老人跟儿童来说,情况可能不同。
教授假设,疫苗提供的免疫力保护如果跟感染新冠以后取得的自然免疫一样,会随着时间推移减弱。
那么我们就只能通过每年打新冠疫苗来应对。
今年5月,当时的卫生部长颜金勇就有公开表示过:新加坡至少出现了26个再感染病例。

但是原因不明。不确定是因为免疫水平下降,还是因为新的变异病毒出现。
那会新加坡最大的就是陈笃生医院感染群,主要的流行毒株后来确定是德尔塔。
只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再公布更多细节。
事实上,不仅仅是新加坡,在中国香港、比利时、荷兰、美国等也有出现过二次感染病例。
比如香港的,一个33岁的男子,首次感染的四个半月后,二次感染上新冠。
他首次感染在3月26日,有喉咙痛、咳嗽、发烧等症状,4月14日出院。
但是4个月后,他重新感染病毒,并且没有什么症状。

他的情况也属于个例。不过有医生据此推测,二次感染可能只是浅层感染,不会出现严重病情。
医生的根据是,首次感染以后的免疫保护其实还在,因为有这些保护,即便新冠病毒重新进入人体,但没有深入,所以症状不明显。
而二次感染以后,该男子的身体似乎适应得更好。虽然在鼻腔内检测到高浓度病毒,但入院5天就出现了抗体。
只是,男子的情况也只能称作个例。
最终二次感染的人会如何,最根本的决定性条件可能还是一个人的免疫力系统强弱。
新加坡现在的日增病例,徘徊在3000多例上下。

前两几天,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研究)古阿烈(Alex Cook)副教授表示:
这一波疫情的巅峰大概会在新加坡15%的人口被感染的时候达到。
峰值多少现在谁也不知道,但坚守在本地的小伙伴也已经有了迟早会中的觉悟。
就是不知道迟早会中几次,二次感染会不会普遍出现。到时吃药就行,还是必须连续打疫苗。
这些都是现在难以得出结论的。
新加坡本地疫情状况
目前,本地的新冠传播率为1.18,相比8月底刚爆发那会已经算是减缓很多。

来源:MOH
不过问题就在于,这个新冠传播率是根据每日公布的新冠病例跟前一周相比得出的。
也就是说,那些社区隐形感染者仍然没有被统计在内。
医疗卫生系统还撑得住?
大规模感染,还要有多少人因并发症去世?
感染后轻症=真的没事?
一次感染没事,两次呢?

新冠病毒的出现,让人有一种动物世界的既视感。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身体强壮,免疫力优秀的人,打完疫苗感染病毒没什么痛感不适,0隔阂适应病毒共存,可以去旅游,可以派对活动。
但是体弱多病,免疫力差的人,特别还没打过疫苗的人,在病毒共存下被边缘化,不能进商场、参加活动、出国旅游。
想要跟接种者一个待遇也行,事先花钱做检测。多花钱是一方面,感染后的病情又是另一方面。
椰友们,你们觉得感染新冠可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