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高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何德华教授说,国大学院集合耶鲁—国大学院和国大博学计划的特长,让学生在小班制和丰富的寄宿学习体验中获益。
耶鲁—国大学院停止收生后与国大博学计划结合的国大学院迎来首届384名新生。学院预计接下来每年录取四五百名学生,占新加坡国立大学本科新生人数约6%至7%。

去年8月开学的国大学院(NUS College)星期一(2月20日)举行开幕仪式,教育部长陈振声是主宾。
国大前年8月宣布与美国耶鲁大学合办了10年的耶鲁—国大学院停止招生,并与国大博学计划(University Scholars Programme)整合,成立新学院。提供博雅教育的耶鲁—国大在原址继续开课,直到2025年最后一届学生毕业为止。博学计划的在籍学生则转到新的国大学院。这些宣布当时曾引起反对声浪,有学生发起网上请愿,反对有关合并计划。
国大高级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何德华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国大学院集合耶鲁—国大学院和国大博学计划的特长,让学生在小班制和丰富的寄宿学习体验中获益。
“就和耶鲁—国大学院一样,国大学院提倡包容文化,开放给本地与海外学生,包括东盟国家的学生。如同博学计划,学生可以从国大多个院系的课程中选择主修。所以说,国大学院是从一个很扎实的起点出发。”
属寄宿型学院 至少三年可住大学宿舍
国大学院也推出“体验影响力”(Impact Experience)和“全球体验”(Global Experience)这两个特色项目。
学生将与其他学科的同学协作,利用两年的时间参与“体验影响力”项目,即为非盈利组织等机构面对的实际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国大,这方面三分之一的项目将针对东南亚国家。
“全球体验”项目则让学生有机会借助国大海外学院计划的网络,到美国、日本、瑞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考察和学习。
国大学院是个寄宿型学院,学生至少三年可住在大学宿舍。
国大学院院长陈西文教授(Simon Chesterman)说,校园寄宿可让学生在课堂外延续交流,建立友谊和凝聚力。学生有各自的主修学科,但课程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学院的必修单元和选修课。
教育部长陈振声说,今日的大学毕业生须具备相关的技能与思维,以便在更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国大学院通过跨学科和体验式学习模式、实习和海外学习等项目,帮学生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他也鼓励学院和学生加强同东盟国家伙伴的联系。
国大学院首届新生苏俊恺(21岁)三年前从华侨中学(高中部)毕业,报读国大人文与理学院,得知国大设立新学院后便提出申请。
他认为,国大学院的特色项目和校园寄宿可为大学的学习体验增值。以体验影响力项目为例,这个两年计划可让学生将更多时间用于开发有实际价值的解决方案,这同一般短暂的社区服务很不一样。
主修经济学的苏俊恺与其他科系的同学已组成小组,探讨如何利用数码科技来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协助失智症患者的看护者更有效地照顾亲人,以及减少食物浪费等。
国大学院在耶鲁—国大学院的原址办学,加上原有博学计划的学生,目前共有学生超过1000人。首届新生中,约24%是国际学生。
学生可从国大各院系约50个课程选项中选择主修,比耶鲁—国大原有的14个选择多,并只支付所属院系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