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校多位助理教授也获聘为国大杰出青年教授,包括:汪磊 (Wang Lei) 博士(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王竟先 (Wang Jingxian) 博士(计算机科学系)、王鑫超 (Wang Xinchao) 博士和寿政 (Shou Zheng) 博士(电机与电脑工程系)、Clement Zheng博士(工业设计系)和Swapnil Mishra博士(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始终引领学术研究前沿,推动跨领域合作,在传统和新兴领域不断创新。2023年,我校研究人员在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和专著中发表超过12,500篇研究成果,其中多项成果源于与全球175个国家、4,000多家机构的广泛合作。
2024年,新国大设立多个研究中心,深化与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合作,致力于解决造福社会与经济的现实挑战。3月成立的新国大人工智能院 (NUS AI Institute),重点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金融、可持续发展、物流和制造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我校于8月设环境与健康乐龄中心 (Centre for Environment and Ageing Well),专注设计适合各年龄层的宜居环境,促进身心健康与社会福祉。9月,贝索斯永续蛋白质研究中心 (Bezos Centre for Sustainable Protein) 落户新国大,致力于替代蛋白的研究、创新与商业化,应对全球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挑战。


▲左图:贝索斯永续蛋白质研究中心于2024年9月5日正式启用。右图:许民瑜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研究所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发出全新的稳定糖类化合物合成方法。
我校教研人员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Rong Li教授领导的机械生物学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提升未成熟卵细胞生殖功能的创新技术,有望提高高龄女性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化学系许民瑜 (Koh Ming Joo) 副教授创制出一种仿生合成稳定糖化合物的新方法,将加速制药、化妆品和生物科技行业的碳水化合物合成与蛋白质修饰进程。电机与电脑工程系Yang Hyunsoo教授团队在可持续能源领域取得突破,研发出利用环境射频信号为电子设备供能的无电池技术。

2024年3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精深科技创业展示会上推出国大研究创新计划2.0 (GRIP 2.0),承诺投入1,000万新元支持优秀团队的种子前期发展。同时,为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培育充满活力的研究型创业生态系统,新国大设立精深科技创新与创业奖 (NUS Innovation and Venture Creation Awards),追加1,000万新元奖励研究成果商业化的突出贡献。
在GRIP计划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新国大联合南洋理工大学,在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支持下,推出国家研究创新创业计划 (National Graduate Research Innovation Programme) ,为新加坡精深科技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该计划通过导师指导、资金支持和资源共享,打造富有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计划至2028年培育300个创业团队,2030年前孵化150家以上衍生企业。


我校的伯乐格71创业网络拓展至日本名古屋,为新国大初创企业开拓合作机遇和市场空间。这一战略布局进一步彰显了伯乐格71助力新国大和亚洲创业者借助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全球化发展的使命。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校园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随着高效太阳能光伏板在设计与环境学院SDE 3教学中心的安装,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群(SDE 1、SDE3和SDE4)有望在2025年底前实现正能源建筑目标。2024年,我校9.2兆瓦峰值的校园太阳能光伏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每年可产生近10吉瓦时的可再生能源,预计每年可减少超过4,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在肯特岗校区种植的树木已突破5万棵,使校园树冠覆盖率从2019年的35.7%提升至2024年的59.4%。
新国大也发布了首份《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追踪了我校在环境与气候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涵盖教育、研究、校园运营和思想引领四大支柱。报告重点展示了我们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助力毕业生和终身学习者在绿色经济中发展;我校专家在各个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研究突破及其与业界和其他机构的合作;以及我们在建筑基础设施和运营脱碳方面的进展。
2024年9月,第二届新加坡国立大学可持续发展联结活动 (NUS Sustainability CONNECT) 成功举办,活动包含超过30场专题研讨会、工作坊和参观活动。持续与终身教育学院首次在本届活动中举办了环境管理领导力讲座,这是环境管理理学硕士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首任气候行动大使、新加坡国立大学校董会成员孟文能 (Ravi Menon) 先生担任主讲嘉宾。

新加坡国立大学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改革和员工发展,提升行政效率、灵活性和服务水平。通过AI-Know套件中新增的AI-Create功能,我校教职员工现可利用个人数据和指令创建专属智能GPT模型,将人工智能应用提升至个人化水平。为支持科研工作,我校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已实现从本地到云端的扩展。今年,我们推出了多项高性能计算云服务,本地计算能力提升至4.2 PFLOPS,并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扩容。

我校教职员工在各自领域屡获殊荣,为校争光:
►2024年新加坡总统科学与科技奖 (Presid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Awards)共有五位获奖者,这是新加坡科研创新领域的最高荣誉:
○ 何德华 (Ho Teck Hua) 教授被授予总统科学与科技奖章。
○ 刘斌 (Liu Bin) 教授获颁总统科学奖。她现任陈振传百年纪念教授及常务副校长(研究与科技)。
○ 张书维 (Daniel Ting Shu Wei) 副教授(杜克-国大医学院)、吕炯 (Lu Jiong) 副教授(化学系)和李千骁 (Li Qianxiao) 助理教授(数学系)荣获青年科学家奖。
►常务副校长(学术事务)兼教务长程文耀 (Aaron Thean) 教授当选2024年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量子科技研究中心凌育仁 (Alexander Ling) 教授获英国皇家工程院授予杰出国际院士称号。
►新国大医疗健康创新与科技研究院 (iHealthtech) 院长林水德 (Lim Chwee Teck) 教授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法学院蔡可欣 (Lynette Chua) 教授获颁法律与社会协会国际奖。
►计算机学院Reza Shokri副教授凭借“异构分布式学习中的稳健隐私保护知识迁移”研究,荣获2023年英特尔杰出研究员奖。
►地理系Matthias Roth教授获日本地理学会颁发2023年吉野正敏奖 (Masatoshi Yoshino Award)。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 (Danny Quah) 教授获选为国际经济学会会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Pieremanuele Canepa助理教授的论文Devil is in the Defects: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in Solid Electrolytes荣获美国化学学会材料化学最佳论文奖。
►生化学系Dennis Kappei助理教授和微生物与免疫学系陈金妙 (Chen Jinmiao) 客座助理教授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全球研究员网络。
除了教职员工外,我校行政团队的创新工作同样获得本地及国际认可: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科技中心 (Tech Central) 获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国际图书馆创新项目主席奖。
►新加坡国立大学IT部门“Wi-Fi On The Move”项目荣获OpenGov Asia 2024年新加坡卓越奖,并在IDC未来企业大奖评选中摘得新加坡区域和亚太区域的未来连接创新奖。
►我校首席信息技术官陈瑞敏 (Tan Shui-Min) 女士因在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实现“无界大学,科技无限”愿景方面的杰出领导力,获GovInsider授予年度数字领袖奖。她同时跻身CIO100大奖(东盟)百强榜,与东南亚地区其他顶尖科技领袖同获殊荣。
今年,我校85名运动健儿和工作人员以新加坡代表团成员身份征战东盟大学运动会。在268人的国家代表团中,新加坡国立大学运动员为国家队贡献了7金14银16铜的优异成绩。为TeamNUS喝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