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奇迹,它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富裕繁荣的国际金融中心。它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从劳动密集型工业到知识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转型。它依靠政府的有力领导和人民的勤奋创新,克服了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然而,新加坡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在国内,资源限制、人口老龄化和生产力低迷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在国际上,全球化的逆流、地缘政治的动荡和技术变革的冲击等因素增加了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新加坡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继续保持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呢?

图源:脸书
副总理王瑞杰在2月27日的国会辩论中,为我们揭示了新加坡经济转型的三大路线,即:共享所有权、创新生态系统和合作伙伴关系。他表示,只要新加坡沿着这三条路线进行重组,以推动生产力驱动的增长,新加坡就可以继续蓬勃发展,并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01 共享所有权:让所有人参与转型
副总理王瑞杰指出,新加坡的经济转型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和贡献,包括政府、企业、工会和工人。关于政府的计划,这种对转型的共同所有权至关重要,当企业和工人拥抱转型时,他们可以站在抓住机会的最前沿。

新加坡的合作转型方式是不同寻常和令人羡慕的,它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转型的机会和利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政府在2017年成立了未来经济委员会,制定了23个行业转型地图,涵盖了80%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这些计划中,政府机构与企业、行业协会和商会合作,制定了针对各个行业的转型策略和行动。
工会则与公司合作,支持工人进行再培训,提升技能和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在制定这些路线图时,每个行业的利益相关者都建立了信任,确定了协同效应,并共享了资源和经验。
一些成功的案例,制造业的转型地图帮助了许多企业提高了生产力和竞争力,如新加坡电子有限公司、新加坡航空工程公司和新加坡科技工程公司等;服务业的转型地图帮助了许多企业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如新加坡邮政、新加坡旅游局和新加坡酒店协会等,这些案例证明了新加坡的转型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02 创新生态系统:让高价值的工作在这里进行
新加坡必须建立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使高价值、尖端的工作能够在这里进行,因为人工智能(AI)等技术提供了克服资源限制和释放新价值的前景,为新加坡的下一个增长方向提供动力。
副总理王瑞杰说,新加坡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中心、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中心等,这些研究机构正在与企业和初创企业合作,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金融、教育、物流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政府在2024年预算案中宣布了额外30亿澳元注资用于研发,以支持研究、创新和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这些资金将用于深化新加坡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和先进位造等增长领域的能力,以及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创业家。
这些投资将有助于新加坡建立一个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使高价值、尖端的工作能够在这里进行,也为工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副总理也提到了一些创新的案例,如新加坡公共事业局(国家水务机构)正在登格水库部署全球最大的单体漂浮式太阳能光伏系统之一,该系统将产生足够的绿色能源,可以满足新加坡五个原水处理厂以及滨海堤坝的日常运行需求。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展示了新加坡如何利用创新技术解决资源限制的问题,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03 合作伙伴关系:让新加坡成为值得信赖的节点
副总理王瑞杰指出,新加坡必须继续在各个层面加强联系和合作,并加强其作为技术、创新和企业值得信赖的节点的地位。
尽管全球合作放缓,但企业和国家都知道,新加坡仍然是商业、创新和人才的建设性和中立之地,它拥有良好的法治、高效的政府、开放的市场和多元的社会,这些优势使新加坡能够吸引和留住全球最优秀的企业和人才,也使新加坡能够与不同的合作伙伴建立互信和互利的关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新加坡已经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准入和保护。
新加坡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该协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涵盖了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15个国家,占全球人口的30%,占全球GDP的29%。
副总理说,RCEP将为新加坡的企业和工人带来更多的机会和便利,促进区域的贸易和投资,增强区域的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韧性。
除了经济合作,新加坡也在科技和创新领域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新加坡与中国的创新合作是一个典范,双方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共同探索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他说,新加坡与中国的创新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也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新加坡也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创新领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传染病、网络安全等。
通过保持这些努力的势头,新加坡人可以保持良好的地位,与他人合作,并充满信心地抓住新的机会。副总理说:“世界可能更加困难,我们的国内限制可能更具挑战性,但我们已经为我们的乐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可以继续蓬勃发展,并确保我们的下一个增长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