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經濟奇蹟,它從一個貧窮落後的漁村發展成為一個富裕繁榮的國際金融中心。它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從勞動密集型工業到知識密集型產業,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轉型。它依靠政府的有力領導和人民的勤奮創新,克服了外部環境的不利因素,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讚譽。
然而,新加坡面臨的挑戰也在不斷增加。在國內,資源限制、人口老齡化和生產力低迷等問題制約了經濟增長的潛力。在國際上,全球化的逆流、地緣政治的動盪和技術變革的衝擊等因素增加了經濟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新加坡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繼續保持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呢?

圖源:臉書
副總理王瑞傑在2月27日的國會辯論中,為我們揭示了新加坡經濟轉型的三大路線,即:共享所有權、創新生態系統和合作夥伴關係。他表示,只要新加坡沿著這三條路線進行重組,以推動生產力驅動的增長,新加坡就可以繼續蓬勃發展,並為人民創造更好的生活。
01 共享所有權:讓所有人參與轉型
副總理王瑞傑指出,新加坡的經濟轉型需要所有人的參與和貢獻,包括政府、企業、工會和工人。關於政府的計劃,這種對轉型的共同所有權至關重要,當企業和工人擁抱轉型時,他們可以站在抓住機會的最前沿。

新加坡的合作轉型方式是不同尋常和令人羨慕的,它確保所有人都能分享轉型的機會和利益。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加坡政府在2017年成立了未來經濟委員會,制定了23個行業轉型地圖,涵蓋了80%的國內生產總值。在這些計劃中,政府機構與企業、行業協會和商會合作,制定了針對各個行業的轉型策略和行動。
工會則與公司合作,支持工人進行再培訓,提升技能和適應新的工作要求。在制定這些路線圖時,每個行業的利益相關者都建立了信任,確定了協同效應,並共享了資源和經驗。
一些成功的案例,製造業的轉型地圖幫助了許多企業提高了生產力和競爭力,如新加坡電子有限公司、新加坡航空工程公司和新加坡科技工程公司等;服務業的轉型地圖幫助了許多企業提升了服務質量和客戶體驗,如新加坡郵政、新加坡旅遊局和新加坡酒店協會等,這些案例證明了新加坡的轉型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02 創新生態系統:讓高價值的工作在這裡進行
新加坡必須建立一個創新生態系統,使高價值、尖端的工作能夠在這裡進行,因為人工智慧(AI)等技術提供了克服資源限制和釋放新價值的前景,為新加坡的下一個增長方向提供動力。
副總理王瑞傑說,新加坡已經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了一些突破,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人工智慧研究所、新加坡管理大學的人工智慧與數據分析中心、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中心等,這些研究機構正在與企業和初創企業合作,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各個領域,如醫療、金融、教育、物流等。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加坡政府在2024年預算案中宣布了額外30億澳元注資用於研發,以支持研究、創新和企業生態系統的發展。這些資金將用於深化新加坡在人工智慧、可持續發展和先進位造等增長領域的能力,以及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創業家。
這些投資將有助於新加坡建立一個強大的創新生態系統,使高價值、尖端的工作能夠在這裡進行,也為工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副總理也提到了一些創新的案例,如新加坡公共事業局(國家水務機構)正在登格水庫部署全球最大的單體漂浮式太陽能光伏系統之一,該系統將產生足夠的綠色能源,可以滿足新加坡五個原水處理廠以及濱海堤壩的日常運行需求。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展示了新加坡如何利用創新技術解決資源限制的問題,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03 合作夥伴關係:讓新加坡成為值得信賴的節點
副總理王瑞傑指出,新加坡必須繼續在各個層面加強聯繫和合作,並加強其作為技術、創新和企業值得信賴的節點的地位。
儘管全球合作放緩,但企業和國家都知道,新加坡仍然是商業、創新和人才的建設性和中立之地,它擁有良好的法治、高效的政府、開放的市場和多元的社會,這些優勢使新加坡能夠吸引和留住全球最優秀的企業和人才,也使新加坡能夠與不同的合作夥伴建立互信和互利的關係。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加坡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區域和國際的經濟合作和一體化。新加坡已經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市場准入和保護。
新加坡也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該協定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涵蓋了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15個國家,占全球人口的30%,占全球GDP的29%。
副總理說,RCEP將為新加坡的企業和工人帶來更多的機會和便利,促進區域的貿易和投資,增強區域的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韌性。
除了經濟合作,新加坡也在科技和創新領域與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新加坡與中國的創新合作是一個典範,雙方在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清潔能源等領域開展了多項合作項目,共同探索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
他說,新加坡與中國的創新合作不僅有利於雙方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也有利於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沿線國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新加坡也與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在創新領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如氣候變化、傳染病、網絡安全等。
通過保持這些努力的勢頭,新加坡人可以保持良好的地位,與他人合作,並充滿信心地抓住新的機會。副總理說:「世界可能更加困難,我們的國內限制可能更具挑戰性,但我們已經為我們的樂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即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可以繼續蓬勃發展,並確保我們的下一個增長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