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在 “机遇社会” 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分析了新加坡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协定网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教育等等举措,为构建机遇社会积累了经验。呼吁各方携手跨越部门、社会和国界,应对挑战,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追求梦想,为后代建设机遇社会。

以下内容为新加坡眼根据活动资料整理: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欢迎大家,特别是来自海外的朋友们。
首先,请允许我祝贺社会和家庭发展部(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和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组织了这次开创性的会议。
我很高兴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从业者齐聚一堂,就如何创建 “机遇社会” 交流想法。
20 世纪:人类发展和机遇
在 20 世纪,我们见证了人类发展的重大进步,以及世界各地人们发展机遇的不断拓展。
随着食品产量的增加和医疗保健的改善,全球人口翻了两番,预期寿命延长了一倍多。
全球 GDP 增长了约 20 倍,使数十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
民权运动、殖民主义的衰落和女权运动为许多人带来了新的自由和机遇。
我们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
在我看来,在经历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后,我们致力于通过促进繁荣来寻求和平。
《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全球货币体系,并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后来演变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为全球贸易制定了规则。
这些机构构成了全球化的基石,使人员、思想和资本能够跨境流动。
这使得社会,尤其是那些接受贸易和投资的社会,能够为他们的人民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
跨国企业建立的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
它们带来了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诀窍,同时受益于较低的生产成本。
其他技术进步——如航空、集装箱化航运、机械化工厂和先进的电信——加速了这种全球分工。
全球资金流向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事实上,几乎所有经济体都采用市场原则来优化稀缺资源的配置。
即使是像中国和越南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研究了竞争性市场经济如何为其人民创造机遇后,也改变了发展方向。
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中国随后于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推动了其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我正在卡塔尔参加多哈回合谈判。 世界从劳动力和资本的大量流入中受益。例如,据估计,沃尔玛和亚马逊上销售的商品有 70% 到 80% 是中国制造的。
虽然中国是全球合作带来益处的最明显例证,但全球化更广泛地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创造了机遇,数十亿工人找到了工作,消费者享受到了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务。 3D:去全球化、数字化颠覆、人口统计 但如今,我们正面临着全球经济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化,我将其简单概括为三个 “D”。
第一个 “D” 是逆全球化,即全球化程度的下降。
在美国和许多发达经济体,全球化的好处并没有得到平均分配。
曾经作为中产阶级就业基石的工厂工作岗位一直在减少。
这些工人及其社区面临着工资停滞不前的问题,或者更糟糕的是,他们面临着失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正在努力让制造业回归——让美国再次伟大。
美国不仅对中国发起了关税战,还对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欧盟以及东盟大部分国家在内的盟友和贸易伙伴采取了关税措施。甚至与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新加坡也受到了影响。
这些“互惠关税”给全球经济秩序带来了重大不确定性,并影响了投资。
一些国家已经在采取报复行动,而且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这样做。这将进一步阻碍全球贸易和投资,并削弱全经济球增长。
就在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分别下调至2.8%和3%。与三个月前 1 月份 3.3% 的预测相比大幅下调。
第二个 D 是技术快速进步带来的数字化颠覆。
世界经济论坛(WEF)在其最新的《未来就业报告》中预测,到 2030 年,近 40% 的员工现有技能将发生变化或过时。
特别是人工智能和信息处理技术,预计将在 2025 年至 2030 年期间创造 1100 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取代 900 万个工作岗位。
除了人工智能,其他技术变革,如机器人技术、自动化、生物技术和量子技术,也将重塑各个行业,甚至包括会计、法律和金融服务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
另一方面,技术可以通过接管高度结构化、重复性的任务来提升我们的劳动力水平。
今年早些时候,我访问了中国和法国,看到这些国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并优化空中交通等重要任务。这只是人工智能巨大建设性潜力的冰山一角。
随着我们的经济日益数字化,我们必须关注两个挑战,以确保持续的希望和社会流动性。
首先,技术可以创造一个赢家通吃的经济,因为市场领导者通过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创造了巨大的利益。
其次,发展中国家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模式,因为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可能不再是一个强大的比较优势。
第三个 D 是人口统计。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将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
许多社会正在步入超老龄化社会,包括新加坡。到 2030 年,每四个新加坡人中就有一个年龄在 65 岁及以上。
技术为提升我们的劳动力水平提供了机会,使老年人能够享受更长且更有意义的职业生涯。
通过延长工作年限,他们可以为更长的退休生活更好地储蓄,从而减少政府和养老金系统的财政压力。
银发经济还将提供新的需求来源,例如护理、银发旅游或老年人学习等方面。
为了挖掘这一潜力,我们必须为年长的劳动者提供大量的再技能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尤其是在他们的工作年限内。
共同构建充满机会的社会 面对我所提到的三个 “D”(逆全球化、数字变革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强大逆风,我们如何在新加坡乃至全球继续构建机遇社会呢?
我们如何共同努力,建设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发挥潜力并追求抱负的社会呢?
因此,我想以新加坡的经验为例,分享一些建议,并邀请大家共同讨论与合作。
通过经济合作创造新机遇 首先,尽管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正在从全球化中退缩,但仍有许多国家继续相信全球劳动分工
我们正在与这些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以整合我们的经济和市场,从而为我们的公司和工人创造新的机会。
新加坡拥有 27 个有效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合作伙伴包括东盟、日本、韩国、印度、中国、欧盟和美国。
我们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的一部分,RCEP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与东盟、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5 个国家/地区合作。
本周,我们与由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组成的太平洋联盟签署的第 28 个自由贸易协定将生效。
为了在数字时代创造机遇,我们正在推动数字经济领域的贸易升级。
新加坡已与澳大利亚、韩国和英国签署了三项双边数字经济协议(DEA)。第四项协定涉及智利、新西兰、韩国和新加坡四个国家。东盟国家也在谈判一项类似的协定,预计到 2030 年,这将为该地区的数字经济释放高达 2 万亿美元的价值。
现在,这些举措将使我们所有人都能在数字时代释放价值并为我们的人民创造机会。这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地方尤其重要,这对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尤为重要,因为贸易额是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
加强人类作为全球-亚洲科学、技术和创新节点的潜力
我们寻求创造机遇的第二种方式是利用技术进步,开发对消费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更高效、更有用、更相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我们努力将新加坡定位为科技与创新的全球 - 亚洲节点。
2021 年至 2025 年期间,政府承诺投入 280 亿新元来加强我们的研究、创新和企业 (RIE) 生态系统。
我们支持大学和企业进行研究和商业化,并加深我们对重要问题的科学理解。
例如,我们投资的一个特定领域是人类潜力研究 —— 我们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年轻人,同时让在职成年人能够继续学习,以适应未来经济的需求?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人类技能和能力的未来是什么?
新加坡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充分发挥我们的年轻人的潜力。
成果令人鼓舞。
在 2022 年最新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 (PISA) 中,新加坡在数学、科学和阅读方面位居全球第一。
为了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机会,我们还使高等教育途径多样化。
除了我们的 6 所自治大学外,我们还启动了新的新加坡艺术大学,该大学今年接收了第一批学生。
我们还有 5 所理工学院和 3 所工艺教育学院,为学生提供各个领域的多元化课程。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大力补贴终身教育和培训,为我们的工人创造机会。
去年,我们通过 “技能创前程提升计划”(SkillsFuture Level-Up Programme)加强了 “技能创前程” 计划。这使 40 岁及以上的新加坡人能够进行实质性的技能重塑,为未来做好准备。
新的技能创前程求职者支持计划还为失业的求职者提供过渡性财政支持,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技能、兴趣和经验过渡到新工作。
作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小节点,新加坡无法阻挡全球变革的力量。
相反,我们必须通过保持与世界的相关性和作用,为我们的人民创造机会。我很高兴我们的人民秉持这种态度,并致力于终身学习。同样,作为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新加坡不能自我封闭,而必须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建立联系。
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
第三,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正如我们的开国总理李光耀所设想的那样。
企业、工人和政府之间牢固的三方关系是帮助提升我们的工人和企业的基石。
例如,全国职工总会(NTUC)在 2012 年引入渐进式工资模式(PWM)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今,包括清洁工和保安在内的九个行业和职业的低薪工人受益于技能提升和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全国职工总会也是我们提升和重塑新加坡经济过程中的优秀合作伙伴。
在 2017 年至 2023 年我担任未来经济委员会主席期间,我们为 23 个行业引入了产业转型蓝图。
成果很有希望。从 2016 年到 2023 年,我们的经济实现了每年 2.8% 的实际增值增长,在小型发达经济体中相当高。
同期,以每小时实际增值衡量的劳动生产率也每年增长 2.1%。
我很高兴全国职工总会继续通过其 2700 个公司培训委员会和全国职工总会就业保障委员会,在提升工人技能和重新部署工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这种经济转型非常重要,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资金,以在外部冲击时期提供额外支持。
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推出了社区发展理事会(CDC)代金券,帮助新加坡家庭支付生活费用,同时支持小贩和社区商家。
最近,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我们在 2025 年预算中加强了保障配套计划,为家庭提供超过 100 亿新元的日常开支支持,包括本财政年度向 130 万个新加坡家庭每户提供价值 800 新元的社区发展理事会代金券。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之用。” 这很好地总结了我们在社会中可持续创造机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