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太地区,不断增长的跨境交易需求正推动数字交易的迅猛发展。金融服务、物流和仓储行业的提供商,正致力于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服务模式,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这已成为行业创新的关键推动力。

图源:FACEBOOK
德勤与万里汇合作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亚太地区的数字贸易已占全球数字贸易的四分之一。新加坡作为物流枢纽的地位,确保了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角色,吸引了众多跨境贸易和物流企业,为数字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优势。
新加坡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及跨境支付
新加坡与多国签署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建立了数字贸易体系,降低了本地企业与海外合作伙伴进行数字贸易的门槛。近年来,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数字支付的政策举措,如2023年的SGQR+计划,允许商家接受多达23种本地和跨国的支付方式。

图源:FACEBOOK
新加坡还与泰国和马来西亚建立了实时支付系统,大幅减少了数码交易中的障碍。尽管新加坡本地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较小,但虾皮和Lazada等东南亚电商巨头在本地扎根,并将业务扩展至整个地区。预计到2028年,新加坡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83亿美元。
调查访问了约300家员工不超过500人的中小型跨境企业,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报告显示,71%的微型跨国公司对跨境数字贸易持乐观态度,表明大多数企业对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和科技进步充满信心,预计未来销售和利润将持续增长。88%的企业正在优先考虑并逐步增加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支付等技术的使用,以拓展业务。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网络购物的普及,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电子商务市场的重要枢纽,吸引了全球各大电商巨头的目光。 阿里巴巴:新加坡邮政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共同创建了一个国际电子商务物流平台。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以10.2亿美元现金收购了LAZADA,这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 SEA Group:Shopee(虾皮购物)在新加坡推出了一个以社交为特色的移动优先市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购物和销售商品。腾讯是SEA Group的股东之一。 亚马逊:亚马逊于2017年8月进入东南亚市场,并在新加坡推出了完整的Prime会员服务,包括Amazon Fresh生鲜快递服务、超过30.20美元订单的国际免运费服务、Prime Video订阅以及Prime Twitch服务,满足了东南亚市场对Prime Now服务的高需求。
线上支付或将助力企业迈向国际市场
数字技术为更多商家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降低了与国际交易相关的成本和不确定性,促进了互联互通,使中小企业受益。小型和微型商家占九成以上,是数字贸易全球化的关键组成部分。

图源:FACEBOOK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微型跨国公司开始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开展多元化业务,并在海外市场建立本地业务。这一趋势推动了对综合支付和金融服务的需求增长。因此,从事跨国交易支付的企业正在转型为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全面性平台,整合了物流、税务和广告等供应链服务。
根据Stripe的研究,77%的新加坡消费者希望海外商家的线上支付更加便捷。如果无法使用首选支付方式,65%的新加坡人不会从国际商家处购买商品。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可以简化在线购物过程,提高支付安全性,并提供优惠建议。Stripe在亚洲的跨境支付量同比增长了30%,远超全球平均的6.8%的数码交易增长率。
新加坡与欧盟达成跨境数码贸易合作
此前,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完成了双边数码贸易协定(EUSDTA)的谈判。EUSDTA协定为数字贸易的规则提供了明确性和法律上的确定性,确保了个人数据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并促进了中小企业参与数字经济的机会。

图源:FACEBOOK
该协定旨在促进开放和安全的数据流动,支持电子商务和其他数字活动的跨境可信数据流动,减少数字贸易的障碍,推动端到端的数字贸易。此外,协定还致力于建立可信和安全的数字系统,合作识别和减轻网络安全威胁,提升两地员工的能力。
新加坡与欧盟之间坚固的经济关系为数字贸易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盟是新加坡的第四大商品贸易伙伴。在2023年,双边商品贸易额超过1050亿新元,占新加坡总商品贸易的8.7%。 双方的投资关系也非常紧密,欧盟是新加坡的第二大外国投资者和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目前,新加坡和欧盟计划推进国内的审批程序,以正式签署和实施EUSDTA协定。
新加坡也将继续发展其贸易架构,帮助本地企业实现国际化、创新并跟上发展的步伐。无论是建设未来的贸易与投资中心,还是推进新欧双边数码贸易协定,都将为新加坡本地企业带来更多的跨境贸易机会,使新加坡在不断变化、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持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