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太地區,不斷增長的跨境交易需求正推動數字交易的迅猛發展。金融服務、物流和倉儲行業的提供商,正致力於構建基於生態系統的服務模式,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這已成為行業創新的關鍵推動力。

圖源:FACEBOOK
德勤與萬里匯合作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亞太地區的數字貿易已占全球數字貿易的四分之一。新加坡作為物流樞紐的地位,確保了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吸引了眾多跨境貿易和物流企業,為數字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優勢。
新加坡積極拓展對外貿易及跨境支付
新加坡與多國簽署的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建立了數字貿易體系,降低了本地企業與海外合作夥伴進行數字貿易的門檻。近年來,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促進數字支付的政策舉措,如2023年的SGQR+計劃,允許商家接受多達23種本地和跨國的支付方式。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還與泰國和馬來西亞建立了實時支付系統,大幅減少了數碼交易中的障礙。儘管新加坡本地電子商務市場規模較小,但蝦皮和Lazada等東南亞電商巨頭在本地紮根,並將業務擴展至整個地區。預計到2028年,新加坡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83億美元。
調查訪問了約300家員工不超過500人的中小型跨境企業,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報告顯示,71%的微型跨國公司對跨境數字貿易持樂觀態度,表明大多數企業對市場需求、政策環境和科技進步充滿信心,預計未來銷售和利潤將持續增長。88%的企業正在優先考慮並逐步增加對大數據、人工智慧、電子支付等技術的使用,以拓展業務。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和網絡購物的普及,新加坡作為東南亞電子商務市場的重要樞紐,吸引了全球各大電商巨頭的目光。 阿里巴巴:新加坡郵政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共同創建了一個國際電子商務物流平台。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以10.2億美元現金收購了LAZADA,這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平台之一。 SEA Group:Shopee(蝦皮購物)在新加坡推出了一個以社交為特色的移動優先市場,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瀏覽、購物和銷售商品。騰訊是SEA Group的股東之一。 亞馬遜:亞馬遜於2017年8月進入東南亞市場,並在新加坡推出了完整的Prime會員服務,包括Amazon Fresh生鮮快遞服務、超過30.20美元訂單的國際免運費服務、Prime Video訂閱以及Prime Twitch服務,滿足了東南亞市場對Prime Now服務的高需求。
線上支付或將助力企業邁向國際市場
數位技術為更多商家提供了「走出去」的機會,降低了與國際交易相關的成本和不確定性,促進了互聯互通,使中小企業受益。小型和微型商家占九成以上,是數字貿易全球化的關鍵組成部分。

圖源:FACEBOOK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多的微型跨國公司開始在多個電商平台上開展多元化業務,並在海外市場建立本地業務。這一趨勢推動了對綜合支付和金融服務的需求增長。因此,從事跨國交易支付的企業正在轉型為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全面性平台,整合了物流、稅務和廣告等供應鏈服務。
根據Stripe的研究,77%的新加坡消費者希望海外商家的線上支付更加便捷。如果無法使用首選支付方式,65%的新加坡人不會從國際商家處購買商品。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人工智慧可以簡化在線購物過程,提高支付安全性,並提供優惠建議。Stripe在亞洲的跨境支付量同比增長了30%,遠超全球平均的6.8%的數碼交易增長率。
新加坡與歐盟達成跨境數碼貿易合作
此前,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完成了雙邊數碼貿易協定(EUSDTA)的談判。EUSDTA協定為數字貿易的規則提供了明確性和法律上的確定性,確保了個人數據和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並促進了中小企業參與數字經濟的機會。

圖源:FACEBOOK
該協定旨在促進開放和安全的數據流動,支持電子商務和其他數字活動的跨境可信數據流動,減少數字貿易的障礙,推動端到端的數字貿易。此外,協定還致力於建立可信和安全的數字系統,合作識別和減輕網絡安全威脅,提升兩地員工的能力。
新加坡與歐盟之間堅固的經濟關係為數字貿易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歐盟是新加坡的第四大商品貿易夥伴。在2023年,雙邊商品貿易額超過1050億新元,占新加坡總商品貿易的8.7%。 雙方的投資關係也非常緊密,歐盟是新加坡的第二大外國投資者和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地。目前,新加坡和歐盟計劃推進國內的審批程序,以正式簽署和實施EUSDTA協定。
新加坡也將繼續發展其貿易架構,幫助本地企業實現國際化、創新並跟上發展的步伐。無論是建設未來的貿易與投資中心,還是推進新歐雙邊數碼貿易協定,都將為新加坡本地企業帶來更多的跨境貿易機會,使新加坡在不斷變化、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持續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