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正是新加坡的毕业季
大部分初院都会为毕业班的同学们
举办隆重的毕业舞会
给大家的中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大家纷纷在社交媒体上
晒出自己青春洋溢的笑容
和最美好的记忆

我们随机采访了一位华中JC小姐姐
原来她也来自中国
独自在新加坡求学
快来看看她的求学经历分享吧~
素材|阿豆仔dou@小红书
编辑|伯爵红茶
我叫豆豆
是一位独自在新加坡求学的中国人
来自上海
现在已经是一名新加坡PR了

机缘巧合来到新加坡
2018年暑假,爸爸为我报了一个AEIS考试的集训班,原本只是希望我能提升英语水平,并尝试参加考试。让我意外的是,那年的AEIS考试我竟然一次通过了。

面对这个来新加坡学习的机会,我意识到如果错过,未来可能很难再有类似的机会。经过与父母的充分商量,我们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让我来到新加坡开始新的求学旅程。
独自来新加坡求学
我一个人在新加坡读书,父母都留在上海工作。中学四年期间,我非常幸运地受到一位同校学长妈妈的照顾,她像家人一样关心我的生活,对此我非常感激。
进入JC后,我搬到了一个机构的宿舍,与许多同样在读JC的伙伴一起生活。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比如独立处理生活琐事、应对高强度的学业以及想念家人,但身边的朋友和室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们一起学习、互相鼓励,宿舍的社区感也让我慢慢适应了新环境。

为了让生活更有趣,我偶尔自己学着做饭。这不仅缓解了思乡之情,也让自己更自信于照顾好自己的生活。除此之外,我通过运动、和家人视频通话来减轻压力和思念。这些经历让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独立、坚韧的人,同时也让我学会了感恩身边的每一份温暖和帮助。

自制开心果拿铁
华中JC的生活和想象中好不一样
学习环境
在中学时,我以为JC的学习氛围会异常紧张,每个人都埋头苦学,甚至没有时间与他人交流。然而,来到华中JC后,我感受到了一种紧张与合作并存的氛围。老师们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还鼓励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思辨性讨论。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更深入地理解了知识的应用。


学习环境
JC的学习更强调自主性
与我的预期不同。在这里,没有老师时刻监督作业或复习,而是需要我们自律地规划学习时间。这种转变既是挑战,也是让我迅速成长的契机。

在交友方面,作为O考录取的新生,我起初担心无法融入自己不熟悉的直通车圈子。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华侨JC的同学是非常友善和包容的。在课堂上,大家积极分享想法;课后,他们热情地邀请我参与活动。这种支持和关怀让我逐渐找到了归属感。
除了学业,课外活动也很丰富
我还以为像华侨JC这样的学校会以学术为主,课外活动较少,但事实却大相径庭。同学们在学术上努力钻研的同时,也在CCA、社区服务和学生会中展现出多才多艺的一面。

特别是中秋节的MAF(Mid-Autumn Festival)这样的集体庆祝活动,更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表演还是摊位游戏,校园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连老师们也与我们一同庆祝。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让我体会到学习和生活平衡的重要性。

这些丰富的经历让我重新定义了“学习”的意义。它不仅是课堂内的学术追求,更是通过课外活动培养领导力、团队合作和责任感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让我终生受益。
在华中JC全方位成长
在华中JC的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真的很特别也很宝贵。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总结,那就是“全方位的成长”。
在学术上
JC的教学方式与中学有着显著的不同。像General Paper这样的课程,不再只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充满了思辨和互动。在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结合现实问题展开讨论,每个同学的观点都有被重视的空间。

在一次关于“精英主义”的小组讨论中,我们绘制了一幅详细的思维导图,试图剖析新加坡教育体系的优劣。站在白板前分享时,我发现自己不仅仅在传达观点,更是在参与一场深刻的对话。
这种学习方式让我不再害怕挑战,反而享受不断探索和质疑的过程。这种多元自由的学习模式不仅让我对社会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之外
我在校队Netball中的经历同样充满了挑战和成长。刚开始一周三到四次的高强度训练让我很难适应,体能的消耗常常让我回家后连学习的精力都没有。

然而,在队友的鼓励和教练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慢慢提升了体能和技术水平,最终融入了这个充满力量和支持的团队。从最初的疲惫不堪到后来比赛中的自信面对,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是如何让人变得更强大。

与此同时,与班级中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的经历也让我受益匪浅。每当遇到数学难题时,我会与他们一起探讨解法,分享思路。即使我的解法有时并不完善,大家也会耐心鼓励我完善思考。这样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不仅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也让我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力量。
最后,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这里收获的珍贵友谊。可能因为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挑战——备战A考、参加活动、面对各种压力——这些一起奋斗的时光让我们的关系更加深厚。无论是一起熬夜复习,还是课后讨论人生,这些点滴都让我无比珍惜。

如果说在华侨JC让我学到了什么,那就是学术之外的成长也同样宝贵:从挫折中发现突破的可能,从团队中感受无私的支持,从争论中找到共同的理解。这种体验是独特的,也将伴随我一生。
着手申请大学
A成绩2月出来,但是根据不同的目标国家和专业,申请的时间也不相同。想申请英国牛剑或个别需要面试的专业(如医学,兽医等)的同学通常在10月份就提交了申请,目前可能已经完成面试或正在等待面试结果。

而申请英国其他学校的同学,因1月底是大多数学校的截止日期,可能还在准备材料。
申请美国大学
申请美国大学的同学则大多在准备1月初常规轮次的申请材料,包括文书和推荐信等。而对于计划申请新加坡医学院的同学,他们现在需要着手准备推荐信、申请文书等材料,以便在A考成绩出来后能尽快提交申请。

对于男同学的申请情况,我不是特别了解。因为服兵役的缘故,他们通常有更多的时间准备申请,可以选择等到A考成绩出来后再决定是否今年申请。
总的来说,根据目标学校和专业的不同,准备工作的时间和重点也有所差异。
同学们的去向
我们班上大多数人都计划留在新加坡读本科,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不过,也有一些朋友对国外的大学感兴趣,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的学校,比如剑桥、牛津、常春藤盟校等。我目前没有听说过有人明确表示想回中国读本科,可能是因为我没有修读华文科目,不够熟悉。

我们学校有北大和清华的推荐名额,但这些名额是留给非中国公民的学生的(如果是新加坡公民,必须拥有至少四年以上的公民身份)。申请这些名额需要两封推荐信,其中申请清华大学的一封推荐信必须来自校长。此外,申请者还需要有良好的学术成绩和品德表现。
华校毕业生的优势
我自己没有在莱佛士这样的英校就读过,所以无法准确地做出全面对比。不过,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华校的独特优势在于它的教育理念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这一点对学生的塑造很有影响。
比如,我们学校提倡的“自强不息”和“饮水思源”,教会我们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始终心怀感恩;“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则强调了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贡献社会。

这些理念不仅体现在校训中,更贯穿于日常的学习生活,比如团队合作的CCA、课外服务项目以及师生互动中。它们帮助我们形成了一种兼具个人奋斗精神和集体责任感的价值观。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我觉得我们不仅收获了学术上的能力,更在品格、态度和文化认同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这种独特的教育氛围,或许就是华校毕业生在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所具备的一种内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