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首个海洋盆地设施可以模拟恶劣的海洋环境,提升海洋工程能力。耗资1亿零700万元的新设施也可以用在测试新兴科技,加强我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的研发工作。
这个60米长的海洋盆地设施,可以模拟船只和岸外平台可能在海上面临的恶劣情况,协助科研人员和企业测试及改进海洋工程科技。设施也将作为新研发项目的试验场,测试自主船舶和水下机器人等科技。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在线上为新设施主持开幕。他表示随着我国转向利用海洋开发再生能源,新加坡希望在全球海洋工程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张志贤说:“海洋工程领域的创新有助我们的企业转型,并在这些新兴增长领域寻找机遇。我们将在新加坡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多方面海洋工程专业知识基础上强化。”
新设施位于国立大学内的新加坡海事与岸外工程科技中心。这个在2016年成立的科研中心,除了协助海事行业数码化,也支持我国实现海洋安全和预测{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新设施计划开放给大学和理工学院学生进行测试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