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点点防备,前晚新加坡的防疫措施突然又收紧了!
网友吐槽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现在不管打没打完疫苗的,社交聚会、家庭拜访、下馆子堂食吃饭的人数都减到2人。

跟之前看疫苗接种程度进行5人、2人分流管理不一样。
跟之前说迫不得已才会收紧措施、封城的态度更加截然相反。
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种大幅收紧的情况?
咱们一起来看下~
新加坡突然收紧措施 总理部长坦言共存道路不变
先来简单回顾下前晚发布的新政

一图看下来还是熟悉的配方。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新加坡的防疫路子就在收收放放之间来回不断:
阻断期~解封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高警戒解封第一阶段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新常态共存预备期持续至9月26日
主要就是围绕着几个人吃饭,打完疫苗个人吃饭,在不在家办公等展开。
原本当局的意思是,熬过这一波疫情,就能进入共存过渡期A。

来源:SCMP 但昨天这么一来,措施收紧,不少人迷惑,这样子新加坡现在的状况算做什么?
这里解释一下,重新收紧措施不意味着重新回到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也不是封城。
而是进入一个“稳定期”。
对于这个稳定期,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缓冲阶段。

不少小伙伴一直都在说,跟病毒共存的方向也许没错,但新加坡在这条路上走的实在是急了一点。
所以,现在停下来了。
对于这一次的“稳定期”收紧策略,总理跟抗疫小组部门都有进行说明。
李显龙总理: 暂时改变策略,新加坡在为这些事情争取时间
前天措施发布以后,总理特地发文“交代前因后果”。
说明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当局应对目前的情况正在做哪些努力:
“跨部门抗疫小组宣布新措施以应对病例激增的情况,这同样也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向具有新冠韧性的国家更安全地迈进。”

总结了一下总理发文的内容,大概可以分成以下5个重点:
1)我们要保证我们的医疗系统可以正常运转,现在正在扩大医院容量,以保证医疗系统不会超荷,同时也能收容那些除新冠外有医疗需求的患者。
2)我们正在尽全力支持打完两针疫苗的完全接种者的在家康复计划,新加坡武装部队将会协助卫生部支持在家康复计划运转;
3)我们将会帮助那些受到新收紧措施影响的商企;
4)会重用新社区护理机构设施。专门用来安置那些感染新冠以后表现无症状或轻症患者,可以帮助减轻医院压力;
5)现在的收紧措施,是为了留出更多时间开打追加剂,继续给那些没有打过疫苗的接种。

来源:reuters
最后,总理做出呼吁: “新冠大流行仍然在持续,我们要适应我们应对疫情的弹性反应。我知道这种改变会让很多人感觉疑惑不安,但请跟我们站在一起。我们会密切关注并且保护我们大家的家庭。”
不仅是总理这么说,跨部门抗疫小组组长黄循财昨天也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跨部门抗疫联合小组组长黄循财:
我懂你们的失望,但现在只能紧急刹车。等医疗卫生系统稳定,可重新开放。
前天宣布的收紧措施,大部分生效时间是从9月27日到10月24日。
现场有媒体非常直接就这么问了:
“我们不是要跟病毒共存吗?那么现在措施重新又收紧了,我们还算是往共存的路上走吗?”
黄部长看起来有点略一言难尽。

他特别声明:新加坡没有回到高警戒解封阶段,也不是阻断期(封城)。
“我懂大家的失望,这是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但是再次收紧措施是有必要的。”
因为新加坡的医疗卫生系统承担很大压力,一线医护人员也是。
而且这次措施有针对性,主要是想要确定哪些具体措施可以减少社交互动,减缓病毒传播速度。
紧急收紧,每日确诊人数未必能马上下降。

但可以让确诊人数增速放缓,做到避免医疗系统超荷。
“这也将让我们有时间,更快提升在家康复计划跟社区护理设施的支援力度。”
“我们还是朝着跟新冠共存这条道路前进。”
说的意思跟总理的差不多,即共存的大方向不变,变的只是前进的节奏。
前天才说到本地的医疗卫生系统条件,两周前主要医院病房容量就已经达到了87.7%。
截至到24日,新冠病例占本地病床容量的8.2%。

来源:SGH
除了新冠病例,还有其他紧急需要医疗帮助的患者。加起来说病房够用是真的悬。
前天的文章也才提到说,9月的最后一周将是考验新加坡医疗卫生系统的关键时期。
结果当晚紧急刹车。
新加坡已经日增1650例,按照卫生部长王乙康推断过的病例倍增周期,这才第五个倍增期。
而按推论峰值要下周到来,但措施却在达到峰值前一周就收紧了。
这说明了什么?
咱们再来看看卫生部长王乙康的回应。
卫生部长王乙康: 准备应付日增5000例
从半个月以前开始,卫生部长王乙康就一再表达过这些意思:
会密切关注医院情况。
新加坡不会收紧措施,除非医疗卫生系统超荷。
新加坡要避免因为病例激增而造成死亡人数、住院病例激增的情况。
如果不能避免,就只能选择封城。

然后昨天措施收紧了。
王乙康部长对此也有解释:
“就像一场足球赛,对方全队进攻时,你不能留最后一个守门员跟一名后卫驻守,不然会相当无助。
所以我们也不能只留医护人员守在最后的防线,所以就收紧措施。”

而对于病例到底能激增到一个什么程度,以及本地医疗系统负荷情况到底如何。
他也给出了新回答:
1)不知道病例翻倍速度会增加还是放缓,或要做好日增5000例准备
王部长说到,新加坡目前可以应付日增2000到2500起病例。
按照之前的推论,新加坡这一波疫情已经进入到第四个病例翻倍周期,就在前天破了1600例。
而进入第五个周期,将翻倍到3200例。

但是,问题在于:
“我们不知道病例翻倍的速度接下来会增加还是放缓,这是必须继续观察的。”
这个意思就是说,原本推论新加坡的疫情峰值是日增3200例。
然鹅现在又不确定了。
甚至马上又开始打预防针,表示可能要做好应付每天日增5000起病例的准备。
真的会那么夸张吗?
前天,新加坡又有1万7437人接到了在家隔离令。

过去一周内,总计10万8083人接到了在家隔离令!
9月18日,收到在家隔离令1万2694人
9月19日,收到在家隔离令1万3164人
9月20日,收到在家隔离令1万4706人
9月21日,收到在家隔离令1万5994人
9月22日,收到在家隔离令1万6677人
9月23日,收到在家隔离令1万7411人
9月24日,收到在家隔离令1万7437人
而上述仅仅只是需要隔离的部分人,还有一些需要转移到社区机构去隔离的。
所以,这些因为被视作密切接触者而需要隔离的人,确诊率又会有多少。。。?

王部长说了:
“德尔塔不按照我们的脚本走,它在社区中快速传播,让病例激增的速度超过我们预期,比我们的计划以及其他支援行动到位之前还要快。”
【原文:"But despite this, the Delta variant doesn't follow our script."】
所以这是除了避免医疗系统超荷的又一措施收紧原因,德尔塔太狠,病例激增速度超过预期。。。
不过他也同时强调,新加坡的确诊率比起英美已经小很多了。

目前病例暴增的情况,是每个共存国家都会经历的。
“如果我们在这个阶段小心规划,病例就算还会继续攀升,但到某个点就会转折下降,在新的平衡点趋稳,到时我们更具韧性。”
这个话目测是暗指德法意大利。他们这几个国家现在就处于所说的“平衡点”,每10万人约7-10人确诊。
可能有的小伙伴对于更具韧性这一点不是很懂。

用王部长的话来说是这样的:
“如果你想要具备新冠韧性,那么社会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抗体。意味着感染的人数就是还得那么多,不会有太大变化。”
【原文:"If you want to be resilient to Covid-19, there must be enough antibodies in the society - which means the number of infections actually can't change very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