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科普】新加坡的GIP投资移民变了几次?为什么会越变越难?

2023年05月20日   •   3078次阅读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话用来形容新加坡的GIP投资移民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这不,都说全球经济形势不好,但是新加坡的GIP投资移民门槛却再一次提高了,部分投资额翻了10倍不说,对于本地员工的招聘数目要求也更多了。

到底是谁给新加坡的勇气哇?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呢?我们留在后面讲,闲话少说,先来看下这次的具体改革。 我们都知道,在GIP计划下,外国人可通过三个方案到新加坡投资获取居留准证,分别是:

GIP三种方案

方案A.投资不少于新币两百五十万元建立新的商业实体或扩大现有的业务营运。

方案B.投资不少于新币两百五十万元于主要投资新加坡企业的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基金。

方案C.投资不少于新币两百五十万元于一家成立于新加坡的新或现有单一家族理财办公室。该办公室必须管理不少于新币两亿元的资产。

那么,现在针对这三个方案,新政策有四条调整:

2023GIP最新调整

1.选择方案A的申请人必须投资至少1000万元(包括缴足资本)成立新的商业实体,或投资在已营运中的业务。投资额是现在规定的4倍。

2.通过方案B投资新加坡的申请人,须在GIP精选的基金投资2500万元,投资额是现有规定的10倍。

3.选择方案C的申请人,在新的条例下,必须在新加坡设立资产管理规模至少2亿元的单一家办,其中至少5000万元必须投资在四个类别,且须在批准函发出之日起的12个月内完成。

这四个投资类别是:

①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许可的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例如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和凯利板上市的公司。

②符合资格的债务证券(qualifying debt securities),包括债券、票据、商业票据和存款证等。

③在新加坡注册的经理人所发行的基金。

④注资在新加坡的非上市公司的私募股权基金。

4.投资者首五年永久居留期满后若要更新再入境准证,公司须雇用至少30名员工,其中至少一半必须是新加坡公民,以及10名须是新员工。

而在现有规定下,若要更新再入境准证,申请人的公司只须聘雇至少10名新员工,一半是新加坡公民,并有200万元业务总开支(TBE)。

这次改革从3月15日起生效。 事实上,新加坡的GIP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在调整,先后经历过几次大的变动:

1.投资移民诞生之初(2004年)

新加坡投资移民政策在最初有两种:

1.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投资移民项目,“金融投资者计划”(Financial Investor Scheme,简称FIS),即1000万新币投资计划(投资者个人需向金融管理局核准的金融机构提供最少2000万新币的个人名下资产证明),2004年推出。

2.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下的投资移民项目,“全球投资者计划”(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简称GIP),此项计划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来新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并明确表示全球投资者计划投资者以及家属可以通过该计划申请新加坡永久居留权。

要求投资者至少投资100万新币到新加坡政府批准的基金;此时,该计划对投资者无居住要求。 2005年推出。

2.第一次调整(2009年)

GIP计划基金投资额调整为150万新币。

3.第二次调整(2011年)

在此之前GIP有三种投资方案:

方案A.100万新币投资在全新的业务或扩充现有业务;

方案B.150万新币或以上投资在基金上;

方案C.200万新币或以上投资在经本计划批准的基金上,其中50%或以下可用于投资私人住宅,仅供本人居住。

2011年之后调整为: 方案A.250万新币投在全新业务上或扩充现有业务; 方案B.250万新币投资在基金上; 方案C.取消。

4.第三次调整(2012年)

2012年4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取消了“金融投资者计划”,由此,GIP成为新加坡目前唯一的投资移民途径。

对于GIP的调整:250万新币的投资额要求保持不变,但增加了对投资者的居住要求,同时对投资者的资格也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例如要求申请人公司最近三年的年均营业额须达5000万新币(房地产和建筑相关行业年营业额则须达2亿新币以上)。

5.第四次调整(2014年)

将申请费用从之前的5650新币上调至7000新币外,更对申请人公司所在行业进行了限制,其中房地产和建筑行业被剔除。具体要求条件如下:

a) 申请人必须拥有至少三年的经商经验,并需提交公司最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b) 申请人的公司必须属于在附件1行业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商业领域。

c) 该公司最近一年的营业额必须达到至少五千万元新币,并且最近三年的年均营业额必须达到至少五千万元新币。申请人可以以营业额最高的公司作为申报投资计划的主公司,也可以提交您所拥有的其它公司的相关资料以达到营业额的最低要求。

d) 如果申请人的公司属于私人所有,申请人必须持有至少30%的股权,且申请人在该公司的职责范围以及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将作为审批的考虑因素。

附件:申请人公司所在行业清单 航空业、新能源业、汽车工程业、化工业、消费产品业、电子业、能源业、工程服务业、医疗服务业、信息通讯产品及服务、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海洋事务与离岸工程业、传媒娱乐业、医疗技术业、纳米技术业、自然资源业、保险安全业、宇航业、航运业、制药及生物科学业、精密工程业、专业服务业(咨询、设计等)、艺术商业、体育商品业、家庭理财及金融服务业)

6.第五次调整(2020年)

1.申请人资格分类增加,将企业主进一步具体化为四类: 资深企业主、 下一代企业主、 快速增长企业创始人、 家族理财办公室负责人。

2.年营业额下限上调 不管属于哪种行业,营业额|公司估值|可投资资产净额都是2亿新币起。

3.增加投资方案 除方案A、B之外,增加方案C:投资不少于新币两百五十万元于一家成立于新加坡的新或现有单一家族理财办公室。该办公室必须管理不少于新币两亿元的资产。

7.第六次调整(2023年)

最新一次的调整,就是这次调整。具体内容如上述所说。

来总结一下这些年GIP政策的变化趋势:

GIP政策变化趋势

1.企业主条件放宽了,给“二代”们提供了投资移民新加坡的机会。

2.资金要求越来越紧。

3.行业要求越来越紧。

4.除了经济贡献,还要求给本地人增加就业机会。

你看嘛,总体来说,就是越变越难了。到底是谁给新加坡的勇气?还不是新加坡真的是投资、移民的绝佳选择,投资移民真的从来没缺过人。 对此,天宇商务的建议是:

天宇商务说

1.政策所释放的信号,鼓励下一代企业主进行移民,条件符合的话,尽快给孩子办理投资移民,后面只会越来越难申请到。

2.除了投资移民,还有创业移民和自雇就业移民两种方式可选,门槛低、要求少,可以适当考虑这两种移民方式。

(图文来自新加坡天宇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