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让人们想像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并不能促使他们改变自身行为。
研究表明,有必要针对不同人群(从气候怀疑论者到可持续生活倡导者)定制传播策略。
该研究论文最近发表在《PLOS Climate》期刊上,该期刊文章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进一步理解气候影响和解决方案。
一项新研究表明,公众感知气候变化风险的方式仍有待加强。与“眼见为实”相反,尽管人们看到了气候变化对未来产生的影响,但并没有因此而作出行动。对于气候怀疑论者[1]和已经进入可持续生活个人来说尤其如此。
在新大综合研究学院(SMU College of Integrative Studies)副教授 Terry van Gevelt 的带领下,这项研究调查通过使用沉浸式虚拟体验向公众传达气候变化的风险,尤其是亚洲沿海城市。该研究数据基于2021年对香港1,500名受访者的实验调查,研究名为“使用未来极端天气事件的虚拟模拟来传达气候变化的风险”。

Terry van Gevelt 副教授在详细阐述研究方法时说:“我们创建了一个完全可行且严格的极端天气事件模型,该模型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比预期效果更加显著。我们模拟一个极端天气事件——即超级台风袭击了一个亚洲沿海城市(以香港为例),我们创建了该事件的模拟效果。这种虚拟模拟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沟通工具,或者是一种经验交流式地展示气候变化未来影响的方式。”
但作者表示,也不要因此高估了沉浸式可视化在传达气候风险方面的有效性。
Terry van Gevelt 副教授说:“可视化气候变化对我们居住的城市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我们应该因此敲响警钟,改变个人行为并支持代价高昂的缓解措施。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眼见未必为实’,尤其是对气候怀疑论者来说。这表明,并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能够传达气候变化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接受复杂性,并将具有高度针对性和情境化的沉浸式体验,视为全面参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研究结果于2023年2月1日发表在《PLOS Climate》期刊上,这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州的为非营利性和开放获取的期刊,专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该研究与美国杜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河海大学和中山大学均有合作。
[1]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是指那些不认为人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的人士。
注:本文原文转载于SMU NEWS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