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Gojek,感觉Grab在不同国家间切换更顺畅一点—— 更适合在东南亚频繁商务往来或者出差的人群,这部分人也较为对价格不敏感。”这位商务人士称。
尽管人们提起Grab首先就会想到打车业务,但除此之外,Grab还有三大板块业务:以外卖为主的配送服务、金融支付,以及占比较小的广告和企业业务。
这些业务的模式和成长,几乎都完全复刻了10年前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的打法——从模式复制,到烧钱占市场,乃至他们背后的股东金主,都闪现著阿里、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和资本的身影。
借着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的“捷径”,Grab在短短数年,就能在打车、外卖、支付等各条业务线站稳脚跟,并一度估值接近400亿美元——用户是Grab数倍的滴滴,同一时间的估值也才600多亿美元。
实际上,跟国内互联网平台有相似的模式,让不少涉足东南亚的出海人对Grab有一种熟悉的便利感的同时,Grab也有着同国内大多数互联网平台公司相似的“通病”。
要知道,如果时间回到5年前,那时候Grab尚处于烧钱换用户时期,甚至填写一个促销码,就可以免费打车十几二十次,几乎全东南亚的城市居民都在“薅羊毛”。
而去年到今年,有不少新加坡、马来的用户表示,“Grab打车越来越贵了”。也有用户表示“比原来更难打到车”。为了增加收入,弥补前期获取用户、吸纳司机时烧钱打法遗留的弊端,Grab试图采取很多手段来增收。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削减补贴和增加费用两个维度。
根据《联合早报》的消息,Grab平台费(platform fee)已于今年5月5日上调。此前Grab给用户发邮件表示,之后平台向乘客征收的费用,将从三角钱(0.3新币)上调到七角钱(0.7新币),包括JustGrab、GrabHitch和Standard Taxi都会受影响。这笔上涨的平台费,折合成人民币相当于每单多收取2元。
同时该媒体也提到,Grab等东南亚打车软件的总体活跃司机却在减少:
该平台每月的活跃司机从疫前的6.9万名,减至去年第四季的大约5.5万名。司机人数减少,乘客除了要支付更高的车资,等候时间也更长,尤其是在晚间。
这无疑也会给Grab等打车软件带来压力。
活跃司机的减少也源于当地的职业文化特质:“新加坡相对还好,东南亚其他地区员工确实就职偏‘自由’。”出海东南亚多年,对当地招聘感到头疼的一位出海人说。“今天还上班呢,明天就不来了,越是薪资水平低的行业越是如此。”
这种“打零工”式的高流动性人员,多半出现在Grab的注册骑手和司机端,而非办公室正式员工。这就让东南亚的互联网服务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自然在用户体验上会大打折扣。
另一层面的压力,来源于同类软件的竞争。东南亚互联网大厂竞争,绕不开三大巨头:Grab、GoTo和Sea,而他们也都集中押注在了网约车和外卖配送领域。
在打车领域,同样以摩托打车起家的东南亚软件Gojek,是Grab在东南亚诸国的强劲竞争对手。2021年4月之后,东南亚网约车巨头Gojek和电商平台Tokopedia合并为新公司“GoTo”,更是成为了集网约车、外卖、物流、电商、支付为一体的东南亚本地生活巨头。
在外卖配送领域,在过去三年线下餐饮的空白期,Grab、Gojek,乃至Foodpanda等外卖配送平台快速增长并竞争激烈,并在不同国家瓜分市场。以Grab相对较弱的越南市场为例,Sea(冬海集团)旗下原外卖平台Now变身“ShopeeFood”,在市场占比和Grab外卖软件上几乎平分秋色。
东南亚的7个特大城市群市场,几乎已经被这三大巨头瓜分殆尽。烧钱式的用户获取与“内卷”式的巨头竞争之下,难以盈利也成为困扰东南亚大厂的持续性难题。再加上东南亚本身市场狭小和人口的局限性,几大巨头的用户增长速度也在肉眼可见地放缓。
分散的市场,和残酷的竞争,让这些“Copy China”的互联网平台遭遇了成长的阵痛。

图源:Grab官网
04 总结一下
过去,东南亚相对贫乏的互联网应用、广阔的年轻人市场,造就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东南亚的热潮。
甚至流传着一种说法:从中国到东南亚,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故事,也鼓舞和吸引著隔海相望的东南亚互联网企业。于是在互联网红利时期,这些企业都呈现出一种飞奔姿态。然而,当红利消退,互联网企业进入成长的阵痛,就会发现一些过去适用的法则慢慢失灵。比如在东南亚,由于市场的分散,当市场开拓进入后期,成本也将大幅提升;而由于东南亚贫富差距较大,中产阶级群体较小,难以持续支撑互联网消费的升级,最终也将导致烧钱占领的市场,没有形成足够的粘性。
此外,由于东南亚低收入人群的职业习惯过于“自由”,面对“今天还上班,明天就不来了”的情况,互联网服务也难以保证,因此也会让平台服务大打折扣。
因此,文化上的差异造就行为上的差异,行为上的差异就会导致结果上的差异。
不过,考虑到过去三年东南亚移动互联网习惯的养成,外卖、打车频率都在提升,Grab的市场份额也水涨船高。基于东南亚互联网渗透率低的考虑,整个市场仍有上涨的空间。虽然此次经历较大的调整裁员,但从整体市场趋势来看,Grab作为东南亚巨头依然未来可期,只是前路依然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