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85年到1998年,《人在旅途》《调色板》《出人头地》《窈窕淑女》《浮沉》《缘尽今生》《金枕头》《一路风尘》《情丝万缕》《潮州家族》等一批讲述家族史以及新青年的恋爱时装大剧,还有《莲花争霸》《东游记》《鹤啸九天》《绝代双雄》《神雕侠侣》等古装大剧,都让新加坡剧在内地火得一塌糊涂。
那个时代里,郑惠玉、陈丽萍、陈丽贞、郭妃丽、郑秀珍、李南星、陈之财、范文芳、李铭顺等新加坡俊男美女都被这些剧碰得红得发紫,简直不亚于港台明星!

可到了21世纪,曾经辉煌过的新加坡剧光芒不再。最近翻越新闻,除了2008年热播新加坡剧《小娘惹》被郭靖宇导演翻拍成内地版,而在《甄嬛传》《人民的名义》《延禧攻略》《东宫》《风筝》《伪装者》《都挺好》刷屏的内地剧时代,过去十年能让内地观众说得出名字的新剧,几乎为零。
新加坡剧到底出了什么致命问题?到底他们是如何走向巅峰?又是如何衰落的呢?下面就根据资料看一看。

电视在新加坡早在1960年开始电视制作,新加坡广播局自黑白电视时代,既有意思发展戏剧组,先后拍了不少黑白单元剧及后来的彩色连续剧,如《家在大巴窑》及《绿野同心》等,都获得到了好评。但时间久远,这些剧已经找不到视频。

新加坡电视台前名是RTS(RADIO AND TELEVISION SINGAPORE)在1980年从政府指定为法定机构开始,才真正大事发展色彩的华语戏剧组。
当时改名为新加坡广播机构(简称新广),英文名叫Singapore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SBC),希望在电视制作上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华语连续剧。

为了增加戏剧组的阵容,在1982年,新加坡电视台请了不少香港电视制作人来新助阵,这些人才包括在香港丽的电视台拍摄著名的《浮生六劫》的江龙,还有欧玉盛,蔡萱(蔡澜弟弟),台湾资深望重的音乐制作人翁清溪等。

第一部配音连续剧《实里达大劫案》在1982年5月27日开镜拍摄,剧情里拍摄飞车和开枪镜头都是本地头一次,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次年,《新兵小传》,该剧获得一致好评,年青的演员王玉青(原名林春泰)很受观众的欢迎,新广的"明星偶像"也就开始此逐渐形成!
后来也接着拍摄《圣淘沙之旅》和《晚来风急》同样短集连续剧,另外一方面开始办新广第一届演员训练班

1983年是新加坡剧一个巨大转折点,大名鼎鼎香港电视制作人梁立人也加入新广为戏剧处处长,据说他当年在香港曾受《天蚕变》《大地恩情》《跛豪》金牌制作人萧若元打压,从而远赴新加坡去大展宏图。
他的走马上任后,由于权力、资源、金钱、人脉都有了,开始实行双线发展戏剧节目,投拍超级大剧《雾锁南洋》,从此一发不可收。

当时,历史意义的大戏《雾锁南洋》由于牵涉的背景和人物都很庞大,他提议建设一条新加坡早期开拓者初期的街道,以供往后拍摄用途。
自1984年在我国播出的《雾锁南洋》开始,我国引进的新加坡电视剧至今已逾60部,新加坡电视剧曾经也像现如今的韩剧一样,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红极一时。

新加坡连续剧以其五花八门的故事,多元化的人物性格一度非常受中国观众欢迎。其中反响比较大的有《人在旅途》、《调色板》、《出人头地》、《法网情天》等等,大部分电视剧中在30集左右,但《悲欢岁月》则长达130集。

尤其是梁立人亲自制片、编剧、歌曲作词的《人在旅途》,比同时期在内地引进的琼瑶剧《庭院深深》更火,内地观众对新加坡剧有情结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而那部剧也确实是现象级商战经典大剧。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这部拍于1983年的新加坡电视剧《人在旅途》的歌声响起,是不是大部分80后也能一字不落地跟着哼唱?

该剧中,向云演的女主角从酒店底层成长为女经理,最后为了忙碌事业痛失了爱情,让人唏嘘不已!陈澍承、曾慧芬两大实力派演员组合,也颇为讨巧,男主角是吴槐岸,到港发展后改名吴岱融。

而《人在旅途》首次饰演富家千金女配的陈莉萍,虽刁蛮任性却不失可爱,从此在新加坡剧中暂露头角,谁都没想到她日后接演过《早安老师》《生活歌手》《法网情天》《志在四方》等超级大剧,逐渐成长为新加坡天后级女星。

接着,家族斗争、商斗、大时代的励志故事在这一时期层出不穷,《人在旅途》《调色板》《出人头地》《浮沉》《潮州家族》《情丝万缕》等剧都曾经被央视引进过,收视率都很高,按照现在话讲,都是万人空巷的现象级大剧。
当时,新加坡华语电视剧的创作有意识地将中国背景和文化融入其中,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并且由于文化的亲缘性,使其当时非常有人缘。

新加坡的影视制作其实是深受香港电视特别是邵氏公司、丽的电视以及香港无线电视(TVB)的影响的,所以我们在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加坡电视剧的时候,总能感觉到与港剧的编剧、灯光、画面、剪辑乃至字幕方面都有某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甚至有人评价新剧就是港剧的复制品。

不过,新加坡剧并不是在整个亚洲市场都很好。新加坡电视台新传媒副总裁邓润良,在追忆这段时光时,他很坦诚地指出,当年这些剧只在内地火,“香港没人看我们的剧,日本那个时候已经很发达了,也不需要看,而在内地,天时地利人和,那个时候他们需要大量的剧观看,很容易起到化学作用。”

整个90年代,新加坡剧开始走向复制港剧的路子,《三面夏娃》《情丝万缕》《叱咤风云》《生命火花》等作品有着浓重港剧味道,“新加坡制造”的标签被淹没在港台剧的大浪潮中,就连每集中间插播广告四个章节,都神似港剧。

那时,新加坡剧也被誉为是“小港剧”,就拿范文芳两部成名作《缘尽今生》《金枕头》为例,你可以看到《大时代》《火玫瑰》《义不容情》等经典港剧影子,苦命私生子女卷入家族争斗,在商场股市终极决战,惊心动魄!

因为新加坡口音中很特殊的嗲被淡化,许多港台演员跑到新加坡去发展,就像马景涛早前在台湾拍了《倚天屠龙记》《新龙门客栈》等大剧,去香港拍了《再见艳阳天》,去新加坡拍了《东游记》,以及新加坡版《笑傲江湖》....

金马影帝万梓良在香港拍摄《流氓大亨》,在台湾拍了《大哥大》,在新加坡拍了《一路风尘》(《新阿郎》)《金枕头》《陌生人》,都在当地掀起巨大收视狂潮。

接着,郭妃丽、范文芳这样的新加坡当红女演员,都去香港拍摄《真心话》《公元2000》等商业大戏。尤其郭妃丽因为当时跟香港和内地大戏合作,居然比新加坡本地的知名度还高,让人所料未及。

曾经获得多届新视“红星大奖”、十大最受欢迎女艺人奖的范文芳,最早只是演新加坡时装大剧《缘尽今生》《一路风尘》,她后来凭借《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奔月》等古装剧在全亚洲打开了知名度,当时更被誉为“新加坡第一美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