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AP News
面对几轮德尔塔疫情+奥密克戎疫情,根据病毒的特性,新加坡防疫部门制定了最符合新加坡现状的防疫方针。
居家康复计划减少医疗系统压力,推动疫苗加强针接种减少重症概率,都是新加坡这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新加坡的防疫政策,被人称赞是“科学防疫”也是可以理解的。
新加坡不能清零的逻辑
去年10月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公开讲话,向民众解释新加坡无法维持长期封锁的事实。
对于新加坡来说,每一次封锁的代价很高,会一次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

而这些,都被动地加剧了新加坡人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因而,新加坡决定不再“清零”决定转向与病毒共存。
总而言之,新加坡成功从疫情中走了出来。目前来看,新冠病毒不会消失,也大概率会继续不断变异。
但是,经历了几轮疫情爆发的新加坡人,正如政府所期待的那样有了足够的“韧性”。

图源:PAP
在防疫政策“大松绑”后,新加坡疫情并未出现大幅度反弹(XBB疫情很快就歇下去了)。
虽然“新加坡模式”有着其局限性,但是新加坡的答卷,也不是完全不能被全球一些国家所借鉴的。
当然,在考虑防疫措施时,很多国家都会担忧,一旦染疫的人太多,即使都是轻症,但新冠后遗症依然会造成剧烈冲击。
最近,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则发表言论,认为民众大可以放宽心。

来源:早报
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国家传染病中心新加坡传染病临床医学研究网络主任巴纳比·杨表示,目前大部分出现冠病长期后遗症都具自限性。
也就是说,这些患者不需要接受专门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好转。

图源:莱佛士医疗集团
当然,新冠后遗症的影响因人而异,在网络上我们也时常能看到有人感染新冠后,长达半年依然被后遗症困扰的例子。
从结果论上看,新加坡人似乎已经不会对病毒感到“害怕”了。
究竟是对是错,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