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落亚逸街上最豪华的华人庙宇莫过于天福宫,那也是福建社群的中心。在天福宫的对面是一幢玻璃外墙的写字楼,大概谁也想不到,这里竟是新加坡福建会馆的所在。就从这会馆建筑,便知福建社群经济实力之强大。

福建会馆
天福宫建于1842年,但早在1810年就有华人在此处设坛奉祀了。1839至1842年,一群泉州人为主的福建帮建造经营,并请潮州工匠进行装饰,才有了这样一座潮州、福建混搭风格的华美建筑。

福建会馆正对面的天福宫
1
庙堂两侧的小院
天福宫的规模在小小的直落亚逸街上真可称得上豪华,除了三进庙宇,两侧还各有一个别院及三层亭阁。
(神明)左边的院落是庆德楼,拜天官、地官、水官,它是来自马六甲的福建社群互助团体,如今转让给新加坡道教协会,更名为新加坡玉皇宫,时常在重要的节庆及神诞日举办活动。某天去参观时恰好遇到庆德楼的莲花三太子来天福宫参拜,录了一段小视频。
右边的院落则是崇文阁及福建会馆旧址,因《兴建崇文阁碑记》中载有:
于道光己酉年兴建,至咸丰壬子年落成,其巍然在上者所以重祀梓潼帝君也,其翼然在下者所以为师生讲授也,侧为小亭以备焚化字纸……
一般认为它是新加坡第一间华文学校。现在的崇文阁已非学校亦非宗教场所,里面是咖啡馆和音乐和博物馆,并有娘惹瓷砖艺廊,足以给参观直落亚逸的你一份惊喜。

崇文阁和旧福建会馆
2
天福宫中的神明
天福宫是一座回字形格局的三进三殿式建筑。中门、龙门、虎口构成第一殿:三川殿;正中最大的为拜殿,即正殿;最内为稍矮的后殿。
拜殿中主祀天后妈祖,同在拜殿的还有关圣帝君、保生大帝。

网图。在天福宫拜殿有工作人员禁止香客拍照,因此我没能拍到殿内照片。
拜殿的正中央是妈祖,上方牌匾书有“神昭海表”,点名为护航之神。妈祖的右手边为保生大帝,传说为生于泉州安溪的吴真人,是著名医神,其匾上书有“护国庇民”。妈祖左手边为关圣帝君,因后世有对联将关公与孔子并称:“山东一人作春秋,山西一人读春秋”,因此匾上书有“山西一人”。
有意思的是,在泉州,妈祖和保生大帝是不可能在同一庙宇中的,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民间传说妈祖与保生大帝本要婚配,但妈祖偶见牛羊产子之苦于是悔婚,保生大帝因此而懊恼,所以每年妈祖诞辰在其绕境时施法降雨,不让妈祖盛装;而妈祖也不甘示弱,在每年保生大帝诞辰施法刮起大风,不让保生大帝戴帽子。

网图。保生大帝画像。
或许在南洋没有这种传说(推测是由于气候不同于中国,妈祖和保生大帝诞辰日没有风雨?),于是他们就一同坐在拜殿接受人们的奉祀了。
从这三个主祀神也能看出,当来自福建的华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最重视的无非是路途平安、身体健康,以及同乡人的兄弟义气。
在拜殿中还有天福宫最为著名的一块匾,1907年光绪御书的“波靖南溟”,这也是无数过番客的愿望,期盼能够在神明庇护之下平平安安抵达南洋。

在后殿和偏殿中还有其他的陪祀神,如观音、孔子,还有开漳圣王、城隍爷、伽蓝菩萨、大二爷伯、千里眼、顺风耳等等。
这里要说的一点是,在新加坡有许多寺庙中都会供奉多神,一些庙里还会有多个神坛,各个神坛中甚至有重复的神,这与中国的许多庙宇不太相同。这些庙在新加坡成为“联合庙”或“联合宫”,这些宫庙的建成是由于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得不拆除许多庙宇,于是信众们为了香火的延续,商议把各自的神放在同一间庙中,彼此不分高低贵贱。虽然如此一来,庙宇建筑与神格一一对应的讲究失去了意义,但这也是出于对民众宗教需求的尊重所作的权宜之计。

后殿的观音

天福宫东西两侧偏殿多有神位,图中大概是五殿阎王和大二爷伯。
在天福宫“回”字形东北角还有一个许愿井,许多信众和游客前来,投一枚钱币之后摇铃许愿,据说也挺灵验的。

许愿井
3
会说话的建筑装饰
间架与开间
看一座建筑,除了“看门道”(看门的大小、颜色,门前的路)之外,还能从开间了解其中主人的地位等级。根据明代第宅登级制度,一二品官员的厅堂为五间九架,下至九品官的厅堂为三间七架,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且禁用斗拱和彩色(间指面阔开间,架即梁架)。

九开间

梁架
而大殿的开间有九开间、七开间、五开间、三开间及单间。九开间是天子、七开间为王爷、五开间则是异性大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现有十一开间,据说是因为满人认为自己比明代皇帝更高一等,从九间改建的。一般的孔庙为五开间,因其为异姓“素王”,而新加坡常见的大伯公庙,依据神格应为单开间。天福宫虽然在直落亚逸称得上第一华丽,但其实细看其门,仅为三开间的庙宇,这表示其神格并不算太高。

太和殿十一开间

曲阜孔庙的用了九开间,北京孔庙也是如此,可能更抬高了孔子的地位。
其他一些地方的孔庙似乎多为五开间。

马来西亚古晋寿山亭大伯公庙,虽然华丽但仅为单开间。

天福宫只有三开间(仔细看香客有惊喜)
整座天福宫由大匠作规划,以屋顶的火圈定出中轴线,并定位建筑高度。天福宫与福建会馆的建筑材料很多也都来自福建,随人而来的还有建筑材料。由于船可能会翻覆,需要压舱石,一些压舱石也成了建筑石料。
装 饰
进行建筑装饰的匠师除了来自福建,也有许多来自潮汕地区。因此,可以在天福宫的屋顶上看到许多与粤海清庙类似的剪黏作品。
一种建筑装饰上的做法被称之为“对场”,在天福宫的建造过程中,原本已在新加坡的潮州师傅和特地从潮州请来的师傅进行装饰比赛,以中轴线为界,东西两侧给定固定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发挥。因此,在天福宫中,可以看到东西两侧的装饰,同样是佛手瓜、寿桃等,却有着较大差异。来参观时不妨看看哪一边的手艺更加精妙。
· 三川殿 ·
在走进这座庙宇前,三川殿的上方就已经让人眼花缭乱。
檐下有许多飞天仙女雕塑,亦为建筑是对场比赛的一个例证。在垂花上有“动乾坤,振圣德”的字样,是朝内给神明看的。门前有完整石雕的龙柱,但雕工不是特别精致。墙堵上有浅浮雕标明龙门虎口的方位。在龙虎门旁有“螭虎团炉”的透雕花窗,即螭虎(以龙为原型)团团围住香炉的样子。门上绘制的龙也有讲究,若龙朝下则为“覆地龙”,朝上则为“翻天龙”。

飞天

只拍到垂花上的“乾坤”二字,戳大图找找看

覆地龙
门神亦大有来头。天福宫的主祀神为妈祖,因此门神多为太监、宫女之类的样式。这里的门神手持云帚(浮尘),即为太监的形象。有趣的是,其中几位门神的长相并非华人样貌,更像是印度人。


两位门神:一位像印度人,一位像华人。
另外,在三川殿我们就已经可以找到诸多祝福意象的装饰绘画。在三川殿梁架上的彩绘与擂金画中,有二王图(牡丹、凤凰)、荔枝、佛手瓜、石榴、寿桃等,都较为符合香客前来拜妈祖希望求平安求子的目的。而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组图,将其中内容联系起来能够得到一些吉祥话,例如老鹰和荔枝,表示“应多利”,鹭鸶和莲花表示“一路连发”,旗帜、彩球、笔、印章,表示“祈求必应”等等。
走进三川殿后可以看到屋顶上方,中间有剪黏牡丹(从建庙时保存至今),旁边还有松鼠、葡萄的样式,都表示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