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特辑

2019年11月12日   •   1万次阅读

人们一般用木勺在大木碗中调制酱料。只有在调制好酱料之后,才添加所有食材混匀。

这些食材包括白灼通心菜和豆芽、鲜脆黄瓜和沙葛、口味强烈刺激的水果如切片黄梨、青芒果或莲雾(jambu)、炸油条和烤豆卜。

罗惹的历史

没有人知道罗惹真正的起源,因为这种美食在亚洲各地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以花生酱拌饭团和蔬菜的 “加多加多” (gado-gado),乃至印度罗惹,其花生酱是明艳的橙色,而且是作为炸面团、马铃薯、和蒸鲜鱿等食材的蘸酱。

罗惹一般由华族小贩售卖。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罗惹小贩依然到处可见,他们通常是非法小贩,骑着自行车在组屋区内兜售罗惹。今天,罗惹已经成为大多数熟食中心里最常见的小吃。

辣椒螃蟹

辣椒螃蟹以酸甜带微辣的浓郁酱汁与鲜蟹一起爆炒,使蟹肉肥美鲜甜的原味更加饱满多汁,让人每一口都唇齿留香。

螃蟹自是极品,但酱汁才是这道菜最闪耀的主角——甜中带咸,口感微辣,让人每一口都充满幸福感。拨开蟹壳时,酱汁会沾得您满手都是,此时,不吮指赏味绝非可能。

酱汁以番茄和辣椒泥烹煮而成,再以打散的蛋液制造出丝丝浓稠,实在是妙不可言;它会让您欲罢不能,不断以炸或蒸馒头饱吸浓郁酱汁一口吃下,将酱汁蘸得一滴不剩。

辣椒螃蟹堪称新加坡最伟大的烹饪发明之一,在所有蟹类料理中独占鳌头。这道国民美食在绝大多数海鲜餐馆均可轻松找到,一般常见的是较为鲜甜多汁的大青蟹。

蟹料理创作

而今已是闻名四海的这道佳肴,其实源起于 1956 年的一辆手推车小摊档。摊主是林春义和徐炎珍夫妇;林春义要妻子徐炎珍试着用清蒸以外的方式处理螃蟹。

徐炎珍女士起初试着用番茄酱炒螃蟹,后来为了使味道更有层次,决定添加辣椒酱。他们就在加冷河 (Kallang River) 边上设立小档口售卖辣椒螃蟹,生意居然越做越好,后来夫妇俩开了餐馆,名为棕榈滩海鲜 (Palm Beach Seafood)。

1963 年,龙凤大饭店创办人兼名厨许国威为这道菜研制除了改良式版本,味道更酸——不再以瓶装辣椒酱和番茄酱作为酱汁原材料,改而以参峇酱、番茄泥和蛋汁烹制酱汁。自此以后,他的配方成为新加坡辣椒螃蟹最常见的版本。

鸡饭

新加坡“国菜”。从充满市井气息的熟食中心到环境典雅的高端餐厅,这道标志性美食随处可见,深受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当您看到一个小吃摊上整齐排挂了一只只熟鸡时,就应该知道那便是新加坡的国菜之一——海南鸡饭。

它在新加坡全国小贩中心随处可见,也是很多大餐馆乃至酒店咖啡厅的菜品。同菜不同价:一口大小的鸡块——或是团队用餐时的整鸡——与喷香的米饭、呛口辣椒、鲜香姜酱搭配食用。

这道菜的食谱改编自早期中国移民,他们来自远离中国南部海岸的海南岛。海南当地人称这道菜为"文昌鸡"。他们使用特别品种的鸡,骨瘦皮纤,佐以鸡油饭享用。深绿色的绿辣椒蘸酱为这道菜锦上添花。

新加坡式鸡饭

其烹调方法可以追溯至海南。鸡肉用沸水煮或热烫至全熟,然后浸入冰水保持肉质滑嫩。根据本地一种复杂的做法,鸡肉还可抹上酱油烤制或焗制,带来别样的口感。

在新加坡,这道菜深受粤菜的影响,使用辛辣的红辣椒蘸酱和肉质滑嫩的仔鸡。

不过,这道菜的成败在于米饭和辣椒。米饭,以鸡高汤、姜和香兰叶烹煮,且需油量适中。而辣椒则必须将辣味和酸味融合的恰到好处。

多元种族文化造就多样化的餐饮选择,美食无界限,汇粹东西方古今传统的可口美食,可满足不同饕客的味蕾。从街头小吃到高雅餐馆,无论口味和预算如何,您都能在新加坡畅享极致的美味。在现代创新的背后是对传统和历史的坚守,无论是餐馆的知名大厨,还是街头巷尾的本地小店,缤纷多样的各色美食体现了新加坡多元文化交融下的活力。

上一页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