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般用木勺在大木碗中調製醬料。只有在調製好醬料之後,才添加所有食材混勻。
這些食材包括白灼通心菜和豆芽、鮮脆黃瓜和沙葛、口味強烈刺激的水果如切片黃梨、青芒果或蓮霧(jambu)、炸油條和烤豆卜。
羅惹的歷史
沒有人知道羅惹真正的起源,因為這種美食在亞洲各地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亞以花生醬拌飯糰和蔬菜的 「加多加多」 (gado-gado),乃至印度羅惹,其花生醬是明艷的橙色,而且是作為炸麵糰、馬鈴薯、和蒸鮮魷等食材的蘸醬。
羅惹一般由華族小販售賣。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羅惹小販依然到處可見,他們通常是非法小販,騎著自行車在組屋區內兜售羅惹。今天,羅惹已經成為大多數熟食中心裡最常見的小吃。


辣椒螃蟹
辣椒螃蟹以酸甜帶微辣的濃郁醬汁與鮮蟹一起爆炒,使蟹肉肥美鮮甜的原味更加飽滿多汁,讓人每一口都唇齒留香。
螃蟹自是極品,但醬汁才是這道菜最閃耀的主角——甜中帶咸,口感微辣,讓人每一口都充滿幸福感。撥開蟹殼時,醬汁會沾得您滿手都是,此時,不吮指賞味絕非可能。
醬汁以番茄和辣椒泥烹煮而成,再以打散的蛋液製造出絲絲濃稠,實在是妙不可言;它會讓您欲罷不能,不斷以炸或蒸饅頭飽吸濃郁醬汁一口吃下,將醬汁蘸得一滴不剩。
辣椒螃蟹堪稱新加坡最偉大的烹飪發明之一,在所有蟹類料理中獨占鰲頭。這道國民美食在絕大多數海鮮餐館均可輕鬆找到,一般常見的是較為鮮甜多汁的大青蟹。
蟹料理創作
而今已是聞名四海的這道佳肴,其實源起於 1956 年的一輛手推車小攤檔。攤主是林春義和徐炎珍夫婦;林春義要妻子徐炎珍試著用清蒸以外的方式處理螃蟹。
徐炎珍女士起初試著用番茄醬炒螃蟹,後來為了使味道更有層次,決定添加辣椒醬。他們就在加冷河 (Kallang River) 邊上設立小檔口售賣辣椒螃蟹,生意居然越做越好,後來夫婦倆開了餐館,名為棕櫚灘海鮮 (Palm Beach Seafood)。
1963 年,龍鳳大飯店創辦人兼名廚許國威為這道菜研製除了改良式版本,味道更酸——不再以瓶裝辣椒醬和番茄醬作為醬汁原材料,改而以參峇醬、番茄泥和蛋汁烹制醬汁。自此以後,他的配方成為新加坡辣椒螃蟹最常見的版本。


雞飯
新加坡「國菜」。從充滿市井氣息的熟食中心到環境典雅的高端餐廳,這道標誌性美食隨處可見,深受居民和遊客的喜愛。
當您看到一個小吃攤上整齊排掛了一隻只熟雞時,就應該知道那便是新加坡的國菜之一——海南雞飯。
它在新加坡全國小販中心隨處可見,也是很多大餐館乃至酒店咖啡廳的菜品。同菜不同價:一口大小的雞塊——或是團隊用餐時的整雞——與噴香的米飯、嗆口辣椒、鮮香姜醬搭配食用。
這道菜的食譜改編自早期中國移民,他們來自遠離中國南部海岸的海南島。海南當地人稱這道菜為"文昌雞"。他們使用特別品種的雞,骨瘦皮纖,佐以雞油飯享用。深綠色的綠辣椒蘸醬為這道菜錦上添花。
新加坡式雞飯
其烹調方法可以追溯至海南。雞肉用沸水煮或熱燙至全熟,然後浸入冰水保持肉質滑嫩。根據本地一種複雜的做法,雞肉還可抹上醬油烤制或焗制,帶來別樣的口感。
在新加坡,這道菜深受粵菜的影響,使用辛辣的紅辣椒蘸醬和肉質滑嫩的仔雞。
不過,這道菜的成敗在於米飯和辣椒。米飯,以雞高湯、姜和香蘭葉烹煮,且需油量適中。而辣椒則必須將辣味和酸味融合的恰到好處。

多元種族文化造就多樣化的餐飲選擇,美食無界限,匯粹東西方古今傳統的可口美食,可滿足不同饕客的味蕾。從街頭小吃到高雅餐館,無論口味和預算如何,您都能在新加坡暢享極致的美味。在現代創新的背後是對傳統和歷史的堅守,無論是餐館的知名大廚,還是街頭巷尾的本地小店,繽紛多樣的各色美食體現了新加坡多元文化交融下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