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福布斯)
现在说新加坡抗疫表现如何为时尚早,但是有些事情已经得到证明, 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说,新加坡的情况证明了:“疫苗不能防止新冠传播、不能依靠疫苗控制疫情。”
而且新加坡在“共存”中也付出了一些生命代价—— 新加坡昨天又新增13人死于新冠并发症,年龄介于57到89岁,其中有2名未接种或未完成接种的死者没有潜在病症。
现在卫生部已经没有进一步说明死亡病例的性别和疫苗接种状态等细节。
这是新加坡单日死亡病例连续第8天维持在两位数,死亡病例总数破400,达到407起。

*住院、ICU、死亡数据
从病例来看新加坡昨天新增3163例,社区病例共有2745起,客工宿舍病例有414起,输入型病例则有4起,10月30日总数累计19万8374起,即将突破20万。
好消息是这两天新增病例和感染率在下降,不过趋势不好说,因为明天又到了“黑色星期二”。
(黑色星期二,指周末人手有限,积压病例会在周二释放。)

*社区病例走势 (以上图表:新加坡卫生部)
医疗资源尚可应付,但正在承担很大的压力。
新加坡目前共有414名冠病重症患者,其中130人在加护病房,比前天增加1人。
卫生部昨天透露,2021年上半年,新加坡医疗系统有1500人辞职。
社区疫情暂时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前天新加坡4个现有的大型感染群昨天再添新病例。
宜康医疗保健和护理中心(ECON Medicare Centre & Nursing Home)第九座建筑新增5起确诊病例,累计34起,都是住户。

心理卫生学院新增3起病例,累计266起,其中16人是职员,250人是病人。
金文泰旺年护理之家(Orange Valley Nursing Home)和黄埔通道第85座组屋Sparkletots学前教育中心各增1起病例,累计病例分别是14起和20起。

(图源:8视界)
也许正是看到了新加坡的情况,中国现在依然采取著严格的防疫措施。
最近的美国、德国相继提高了前往新加坡旅行风险提醒。
新加坡疫情何时是尽头 李显龙:或许病例还要增加20万
中国的疫情常态化是局部精细防控;新加坡的疫情常态化则是“共存”并接受一定的死亡。
通讯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昨天在国会上,代替卫生部长王乙康说, 新加坡目前的冠病死亡率为0.2%,相当于感染肺炎的死亡几率。

(示意图)
好消息是,这比起其他国家在启动疫苗接种计划前经历病例激增时的3%死亡率低得多。
坏消息意味着,就算维持目前医疗护理水平,新加坡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每年可能有2000人死于新冠。

(图源:海峡时报)
2000人去世,是卫生部对于新加坡“疫情常态化”之后的一个判断。

但卫生部解释,新冠疫情暴发前,新加坡每年约有4000人死于流感、病毒性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随着新冠疫情越来越旷日持久,很多国家最近都开放了、共存了,例如泰国和澳大利亚因疫情好转,今天起打开国门迎接国际游客。
新加坡每天还是日增3000多例,这轮病例激增要到什么时候呢?
正在意大利罗马参加G20会议的李显龙总理是这样说的

(图源:海峡时报)
意大利时间10月31日晚上(新加坡时间11月1日凌晨)李显龙接受随行媒体访问。
李显龙先说起意大利情况,接种率超过了80%,过去一周平均每日新增4000多起确诊病例,比起过去大大好转, 意大利的社交活动已大致恢复,在户外不用带口罩。

(图源:the local italy)
但意大利有6000万人口,累计470多万起确诊病例。
如果按人口规模换算,新加坡需要累计40万例左右才能像其他国家一样好转。
李显龙说新加坡目前的累计确诊病例近20万起, “按染病并已康复的人数来说,我们差不多已到了一半”。
“所以我们从20万起要走到40万起,按现在每天新增确诊的是三四千人,可能还要几个月的时间。”
到那时候或许可以在疫情好转的情况下,摘掉口罩。

*李显龙、黄循财、维文医生在意大利参加G20峰会 划重点,总理认为这波疫情可能还需要持续几个月,并且最终数字超过40万人。
约占新加坡人口(545万人)的8%左右。
现在,新加坡很多专家已经不认为感染是件坏事。
根据《海峡时报》报导,研究发现,接种了新冠疫苗但仍然感染了病毒的人,其免疫反应有了 "极大的提高"。

这个结果基于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的新加坡传染病临床研究。
今年5月招募了150人都患有新冠轻症,目前研究还在进行中,但是已经显示出一些迹象。
免疫反应由中和抗体水平和T细胞形成,前者与病毒结合并防止其感染人的细胞,后者则有助于清除受感染的细胞。

有了免疫记忆,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毒或病原体时,身体可能会迅速产生抗体以刺激更强的免疫反应。
Tambyah教授指出,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可能提供长期的免疫力。
我们又回想起2个月前,在一个论坛上,有专家表示打过疫苗感染新冠并且无症状/轻症,是最好的情况。


(9月报道,图源:海峡时报)
这句话里面似乎包含了很多层意思:1,意指感染无法避免。2,指感染后可获得免疫。
9月份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的话,放在今天的新加坡似乎确实描述了一个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