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福布斯)
現在說新加坡抗疫表現如何為時尚早,但是有些事情已經得到證明, 正如張文宏醫生所說,新加坡的情況證明了:「疫苗不能防止新冠傳播、不能依靠疫苗控制疫情。」
而且新加坡在「共存」中也付出了一些生命代價—— 新加坡昨天又新增13人死於新冠併發症,年齡介於57到89歲,其中有2名未接種或未完成接種的死者沒有潛在病症。
現在衛生部已經沒有進一步說明死亡病例的性別和疫苗接種狀態等細節。
這是新加坡單日死亡病例連續第8天維持在兩位數,死亡病例總數破400,達到407起。

*住院、ICU、死亡數據
從病例來看新加坡昨天新增3163例,社區病例共有2745起,客工宿舍病例有414起,輸入型病例則有4起,10月30日總數累計19萬8374起,即將突破20萬。
好消息是這兩天新增病例和感染率在下降,不過趨勢不好說,因為明天又到了「黑色星期二」。
(黑色星期二,指周末人手有限,積壓病例會在周二釋放。)

*社區病例走勢 (以上圖表:新加坡衛生部)
醫療資源尚可應付,但正在承擔很大的壓力。
新加坡目前共有414名冠病重症患者,其中130人在加護病房,比前天增加1人。
衛生部昨天透露,2021年上半年,新加坡醫療系統有1500人辭職。
社區疫情暫時沒有明顯好轉的跡象,前天新加坡4個現有的大型感染群昨天再添新病例。
宜康醫療保健和護理中心(ECON Medicare Centre & Nursing Home)第九座建築新增5起確診病例,累計34起,都是住戶。

心理衛生學院新增3起病例,累計266起,其中16人是職員,250人是病人。
金文泰旺年護理之家(Orange Valley Nursing Home)和黃埔通道第85座組屋Sparkletots學前教育中心各增1起病例,累計病例分別是14起和20起。

(圖源:8視界)
也許正是看到了新加坡的情況,中國現在依然採取著嚴格的防疫措施。
最近的美國、德國相繼提高了前往新加坡旅行風險提醒。
新加坡疫情何時是盡頭 李顯龍:或許病例還要增加20萬
中國的疫情常態化是局部精細防控;新加坡的疫情常態化則是「共存」並接受一定的死亡。
通訊及新聞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昨天在國會上,代替衛生部長王乙康說, 新加坡目前的冠病死亡率為0.2%,相當於感染肺炎的死亡幾率。

(示意圖)
好消息是,這比起其他國家在啟動疫苗接種計劃前經歷病例激增時的3%死亡率低得多。
壞消息意味著,就算維持目前醫療護理水平,新加坡死亡人數將繼續上升,每年可能有2000人死於新冠。

(圖源:海峽時報)
2000人去世,是衛生部對於新加坡「疫情常態化」之後的一個判斷。

但衛生部解釋,新冠疫情暴發前,新加坡每年約有4000人死於流感、病毒性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隨著新冠疫情越來越曠日持久,很多國家最近都開放了、共存了,例如泰國和澳大利亞因疫情好轉,今天起打開國門迎接國際遊客。
新加坡每天還是日增3000多例,這輪病例激增要到什麼時候呢?
正在義大利羅馬參加G20會議的李顯龍總理是這樣說的

(圖源:海峽時報)
義大利時間10月31日晚上(新加坡時間11月1日凌晨)李顯龍接受隨行媒體訪問。
李顯龍先說起義大利情況,接種率超過了80%,過去一周平均每日新增4000多起確診病例,比起過去大大好轉, 義大利的社交活動已大致恢復,在戶外不用帶口罩。

(圖源:the local italy)
但義大利有6000萬人口,累計470多萬起確診病例。
如果按人口規模換算,新加坡需要累計40萬例左右才能像其他國家一樣好轉。
李顯龍說新加坡目前的累計確診病例近20萬起, 「按染病並已康復的人數來說,我們差不多已到了一半」。
「所以我們從20萬起要走到40萬起,按現在每天新增確診的是三四千人,可能還要幾個月的時間。」
到那時候或許可以在疫情好轉的情況下,摘掉口罩。

*李顯龍、黃循財、維文醫生在義大利參加G20峰會 劃重點,總理認為這波疫情可能還需要持續幾個月,並且最終數字超過40萬人。
約占新加坡人口(545萬人)的8%左右。
現在,新加坡很多專家已經不認為感染是件壞事。
根據《海峽時報》報導,研究發現,接種了新冠疫苗但仍然感染了病毒的人,其免疫反應有了 "極大的提高"。

這個結果基於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的新加坡傳染病臨床研究。
今年5月招募了150人都患有新冠輕症,目前研究還在進行中,但是已經顯示出一些跡象。
免疫反應由中和抗體水平和T細胞形成,前者與病毒結合併防止其感染人的細胞,後者則有助於清除受感染的細胞。

有了免疫記憶,當再次遇到相同的病毒或病原體時,身體可能會迅速產生抗體以刺激更強的免疫反應。
Tambyah教授指出,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種可能提供長期的免疫力。
我們又回想起2個月前,在一個論壇上,有專家表示打過疫苗感染新冠並且無症狀/輕症,是最好的情況。


(9月報道,圖源:海峽時報)
這句話裡面似乎包含了很多層意思:1,意指感染無法避免。2,指感染後可獲得免疫。
9月份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的話,放在今天的新加坡似乎確實描述了一個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