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期待还是抗拒,明天一样会来,而35岁的生日,一不小心就过去了。35岁也被网友调侃为中年危机的分水岭...
1965年,心理学家埃利奥特·贾克斯在《国际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死亡与中年危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年危机(Middleage Crisis)”的概念。在最初的概念里,中年危机指的是成年人从这一刻开始对死亡有了清醒的认识,回望和审视自己过去的人生。如今,心理学上对于中年危机的定义是一个自然转折期,通常发生在40岁左右, 典型症状表现为不满或者厌倦生活,对早年的决定和生命的意义表示质疑。
所以,中年危机是一种心理疾病!
那么在新加坡呢?
中年危机来的迅猛吗?

(图:来源自网络)
58岁的Joss从事过不同工作,今年4月以船员身份加入一家游艇租赁公司。公司安排他参与新加坡劳发局的转业计划,让他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一名船长。
Joss说:“挑战是我已经老了,快60岁了,但多数年轻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这就是问题,因为他们不想多做,他们会说我接一份工作,就做一份工作。如果接多几份会很累无法接受,这就是年轻人。至于我们,我们全部都做。”
其实,从职场上看,成熟员工大多数都是有之前的工作经验,他们在人事、处事方面通常会比年轻的员工好,可是问题是他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所以只要是心态很开通的话,愿意学习,其实成熟员工会更有效。
所以,终身学习!
很重要!
是摆脱中年危机的重要手段!

(图:来源自网络)
一位职业导师认为,成熟员工应保持正面乐观的态度,不要太过执著,如果自尊心太强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一位40岁的中年人从基层开始做起,在这之前的那份工作的薪水可能会比较高,那从基层做起的话,在薪水方面可能有一定的落差。只要努力地工作,相信这个落差很快地会追上去,所以不用担心。
而这在新加坡并不是个案!
过去三年,新加坡超过2万4000名人,从劳动力发展局的转业计划中获益,当中将近一半是40岁及以上的成熟员工。
目前在超过30个领域提供约100个转业计划,让有意中途转业的人士可以通过这些计划掌握所需技能,好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胜任新工作。

(图:来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