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当真实版“海王”,这个新加坡海洋馆让孩子圆拯救世界的梦想

2019年08月26日   •   5301次阅读

整个观影体验特别好,光影效果非常美,让人浮想联翩。影片循环播放,主题内容很深刻,影片结束后,孩子们甚至一直迟迟不肯离开观影厅。最后,Eric主动跟我说:

“妈妈,我看到大象倒下去了,特别心疼。我不想动物们倒下去,不想地球温度升高5摄氏度。”“原来只要5摄氏度,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可以如此巨大。”“妈妈,你小时候地球也这么热吗?”“妈妈,那为什么地球温度会升高呢?”……

从滨海湾花园出来一直到酒店,哪怕现在我们已经回到了国内,孩子们仍然在跟我谈论这个关于“5摄氏度”的话题,他们一直问我“如何才能更好地拯救世界”,以及到底怎么样的行动,才更有意义。

03 我的触动和教育启发

我们平时出去参观旅游,很多时候可能只是抱着最简单的“观光”心态,去到每一个热门景点兴奋的打卡,用尽所有的方式来进行拍照留念。但带着孩子去“慢游”,我深刻意识到,他们比我们更有耐心去整体并全貌地感受,每一个博物馆在设计展区的背后,想要真正传递给游客的价值观。

就如同每一个生动活泼的动物背后,是整个大物种所面临的处境和挑战,就如同每一个美妙绝伦的植物背后,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生存状况。

通过橱窗和屏幕,我们只能看到这些生物多美好,而通过博物馆所配合的讲解、工具、引导和图表,我们却能看到真实世界有多残酷。这些努力又深刻的展示,是每一个博物馆所发自内心的呼吁,而这些,同时也是孩子们愿意认真、有耐心去看和了解的部分。

孩子问我:“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想让我们知道这些事情呢?”

我说:“他们都是EDUCATOR(教育家),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希望可以提醒世界上的每个人,地球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

孩子们也问我:“妈妈,那谁可以拯救世界,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我问:“你们觉得呢?”

孩子们想了想,轻松又大方地说,“SCIENTIST(科学家)可以,因为科学家可以改变世界!”

这个思考,又何尝不是孩子内心的一颗种子呢?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可能以为科普是枯燥的、乏味的,唯有通过书籍和正儿八经的讨论,才能让孩子们注意到它,实际上,科普也可以是身临其境的。世界上有无数的人都在发自内心的努力,通过每一个展馆、影像、活动,走进学校、图书馆、社区,走进旅游景点,去传递最核心的价值观。

让每一个路过的人停下脚步,通过不同形式的环保教育展示,去感染著每一位参观者,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愿,在人的内心里本能且由衷地建立起来,这些都是每一个EDUCATOR在努力去做的事情。

就如同孩子在博物馆里亲眼所见的图片、所观的视频那样,也许他们不一定能完全看懂或听懂里面的含义,但是这些震撼的画面,却可以引发我们每一个人无限的感慨,“地球是同属于所有生命的,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用心的拯救!”

当你带孩子们去参观生态和自然博物馆的时候,你会留意到这些关于环保的教育普及内容吗?我相信这些价值观,正隐藏在全球的各大博物馆里,它们也在逐渐内化到我们的校园、家庭,乃至整个社区的意识。

每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追逐,都可以被点燃;

每一个孩子想要拯救世界的梦想,也都值得被好好重视。

这都是我这次新加坡之旅的切身所感、深刻所悟!

上一页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