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觀影體驗特別好,光影效果非常美,讓人浮想聯翩。影片循環播放,主題內容很深刻,影片結束後,孩子們甚至一直遲遲不肯離開觀影廳。最後,Eric主動跟我說:
「媽媽,我看到大象倒下去了,特別心疼。我不想動物們倒下去,不想地球溫度升高5攝氏度。」「原來只要5攝氏度,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可以如此巨大。」「媽媽,你小時候地球也這麼熱嗎?」「媽媽,那為什麼地球溫度會升高呢?」……
從濱海灣花園出來一直到酒店,哪怕現在我們已經回到了國內,孩子們仍然在跟我談論這個關於「5攝氏度」的話題,他們一直問我「如何才能更好地拯救世界」,以及到底怎麼樣的行動,才更有意義。
03 我的觸動和教育啟發
我們平時出去參觀旅遊,很多時候可能只是抱著最簡單的「觀光」心態,去到每一個熱門景點興奮的打卡,用盡所有的方式來進行拍照留念。但帶著孩子去「慢游」,我深刻意識到,他們比我們更有耐心去整體並全貌地感受,每一個博物館在設計展區的背後,想要真正傳遞給遊客的價值觀。
就如同每一個生動活潑的動物背後,是整個大物種所面臨的處境和挑戰,就如同每一個美妙絕倫的植物背後,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的生存狀況。

通過櫥窗和螢幕,我們只能看到這些生物多美好,而通過博物館所配合的講解、工具、引導和圖表,我們卻能看到真實世界有多殘酷。這些努力又深刻的展示,是每一個博物館所發自內心的呼籲,而這些,同時也是孩子們願意認真、有耐心去看和了解的部分。
孩子問我:「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什麼想讓我們知道這些事情呢?」
我說:「他們都是EDUCATOR(教育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希望可以提醒世界上的每個人,地球對我們來說有多麼重要。」
孩子們也問我:「媽媽,那誰可以拯救世界,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
我問:「你們覺得呢?」
孩子們想了想,輕鬆又大方地說,「SCIENTIST(科學家)可以,因為科學家可以改變世界!」
這個思考,又何嘗不是孩子內心的一顆種子呢?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里,可能以為科普是枯燥的、乏味的,唯有通過書籍和正兒八經的討論,才能讓孩子們注意到它,實際上,科普也可以是身臨其境的。世界上有無數的人都在發自內心的努力,通過每一個展館、影像、活動,走進學校、圖書館、社區,走進旅遊景點,去傳遞最核心的價值觀。
讓每一個路過的人停下腳步,通過不同形式的環保教育展示,去感染著每一位參觀者,讓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意願,在人的內心裡本能且由衷地建立起來,這些都是每一個EDUCATOR在努力去做的事情。

就如同孩子在博物館裡親眼所見的圖片、所觀的視頻那樣,也許他們不一定能完全看懂或聽懂裡面的含義,但是這些震撼的畫面,卻可以引發我們每一個人無限的感慨,「地球是同屬於所有生命的,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用心的拯救!」
當你帶孩子們去參觀生態和自然博物館的時候,你會留意到這些關於環保的教育普及內容嗎?我相信這些價值觀,正隱藏在全球的各大博物館裡,它們也在逐漸內化到我們的校園、家庭,乃至整個社區的意識。
每一個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和追逐,都可以被點燃;
每一個孩子想要拯救世界的夢想,也都值得被好好重視。
這都是我這次新加坡之旅的切身所感、深刻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