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投资研究机构晨星(Morningstar)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持有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股票的主动管理型美国股票基金平均涨幅达到16.3%,而未持有英伟达股票的基金平均回报率仅为5.7%。得益于人工智能(AI)的蓬勃发展,英伟达在两年内市值飙升超过五倍,6月18日市值一度达到约3.33万亿美元,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

图源:FACEBOOK
然而,7月初以来,英伟达等科技巨头股价持续下跌,加上本周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的重创,截至8月7日收盘,英伟达股价较峰值下跌了26%。半导体行业股价普遍下滑,市场纷纷传言“AI泡沫已破灭”。
半导体是一个长周期的投资产品
安本(abrdn)亚洲股票投资总监黄新耀认为,随着硬件数字化和程序复杂化的趋势,半导体仍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整个行业将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富兰克林(Franklin Templeton)科技基金基金经理马修(Matthew Cioppa)也表示,在未来几十年里,AI将是一个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主题,随着AI产品市场的成熟,将会有更多企业受益。投资AI领域,首先要了解其价值链,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市场格局。

图源:FACEBOOK
英伟达、AMD和高通等企业专注于芯片设计,而芯片生产则由台积电等代工厂商负责。星展集团北亚区投资总监杨政龄指出,半导体晶圆制造和芯片代工主要集中在北亚地区。
据集邦科技数据显示,台积电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占据54%的份额。芯片生产还需依赖设备和原料供应商,如胜高、环球晶圆、应用材料和ASML等企业。
在芯片设计环节,利润最为丰厚,且需频繁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和半导体知识产权核心(IP核)。EDA软件用于设计和验证芯片,而半导体IP核是可重复使用的设计模块,有助于加速芯片开发。新思科技和楷登电子在EDA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安谋控股的IP核架构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CPU。
投资ETF可降低风险
黄新耀提醒,AI仍是半导体产业的主要驱动力,尤其集中在图像处理器(GPU)和数据中心领域,以及与生成式AI相关的超大规模云服务商。虽然半导体行业具有周期性,目前AI之外的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但长期来看,AI仍将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源:FACEBOOK
大华资产管理的投资技术主管何国华指出,半导体行业具有强烈的周期性,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在行业下行周期中,通常只有大型企业能够依赖其高市场份额来保持盈利和持续增长。刘宇航也提出建议,投资者应关注那些技术壁垒高、难以被竞争对手取代的行业龙头企业。
半导体技术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FSMOne.com研究部的投资组合经理曾德均表示,对于不熟悉半导体行业的散户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投资于专注于半导体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或基金产品。
只投资龙头企业不利于抵抗风险
在选股方面,星展集团北亚区投资总监杨政龄建议,除了关注市盈率(P/E ratio),还可以考虑市盈成长比(PEG ratio)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增长动力可能更强。同时,也可以参考市净率(P/B ratio)和股本回报率(ROE),并与历史数据和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表现进行比较。

图源:FACEBOOK
晨星的股票分析员李旭阳提醒投资者应注意企业的实际研发进展,这是否能支撑企业的结构性增长,仅投资于半导体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可能会导致风险集中,因为任何影响半导体的宏观因素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及其投资组合,因此投资ETF可能更为稳妥。
在具体操作上,辉立证券的刘宇航建议散户投资者采用分批建仓策略,通过定期定量购买股票的成本平均法来控制股价意外下跌的风险,并在做好长期规划后避免频繁交易,以防踏空。
投资者应在行业下行趋势结束、市场稳定后再进行投资。散户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恐慌指数(VIX index)或投资机构的动向来判断市场波动性是否降至适合投资的水平,并在市场触底时进入。
关于行业周期,安本亚洲的黄新耀指出,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源于终端需求的变化:在下行周期中,电子产品制造商的半导体库存可能过高,而在市场复苏时则可能出现库存短缺,从而在供应链中产生牛鞭效应。
地缘政治因素虽然对半导体企业股价有短期影响,但不会改变市场的周期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地缘政治可能会加剧半导体行业的波动性,因此在投资时进行地域多元化尤为重要,仅投资于少数龙头企业不一定始终有效。随着半导体市场的变化加剧,采取多元化和动态投资策略也非常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