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持有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股票的主動管理型美國股票基金平均漲幅達到16.3%,而未持有英偉達股票的基金平均回報率僅為5.7%。得益於人工智慧(AI)的蓬勃發展,英偉達在兩年內市值飆升超過五倍,6月18日市值一度達到約3.33萬億美元,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

圖源:FACEBOOK
然而,7月初以來,英偉達等科技巨頭股價持續下跌,加上本周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的重創,截至8月7日收盤,英偉達股價較峰值下跌了26%。半導體行業股價普遍下滑,市場紛紛傳言「AI泡沫已破滅」。
半導體是一個長周期的投資產品
安本(abrdn)亞洲股票投資總監黃新耀認為,隨著硬體數字化和程序複雜化的趨勢,半導體仍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整個行業將呈現螺旋式上升態勢。富蘭克林(Franklin Templeton)科技基金基金經理馬修(Matthew Cioppa)也表示,在未來幾十年里,AI將是一個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主題,隨著AI產品市場的成熟,將會有更多企業受益。投資AI領域,首先要了解其價值鏈,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市場格局。

圖源:FACEBOOK
英偉達、AMD和高通等企業專注於晶片設計,而晶片生產則由台積電等代工廠商負責。星展集團北亞區投資總監楊政齡指出,半導體晶圓製造和晶片代工主要集中在北亞地區。
據集邦科技數據顯示,台積電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占據54%的份額。晶片生產還需依賴設備和原料供應商,如勝高、環球晶圓、應用材料和ASML等企業。
在晶片設計環節,利潤最為豐厚,且需頻繁使用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和半導體智慧財產權核心(IP核)。EDA軟體用於設計和驗證晶片,而半導體IP核是可重複使用的設計模塊,有助於加速晶片開發。新思科技和楷登電子在EDA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安謀控股的IP核架構被廣泛應用於移動設備CPU。
投資ETF可降低風險
黃新耀提醒,AI仍是半導體產業的主要驅動力,尤其集中在圖像處理器(GPU)和數據中心領域,以及與生成式AI相關的超大規模雲服務商。雖然半導體行業具有周期性,目前AI之外的市場需求尚未完全恢復,但長期來看,AI仍將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圖源:FACEBOOK
大華資產管理的投資技術主管何國華指出,半導體行業具有強烈的周期性,產品標準化程度較高。在行業下行周期中,通常只有大型企業能夠依賴其高市場份額來保持盈利和持續增長。劉宇航也提出建議,投資者應關注那些技術壁壘高、難以被競爭對手取代的行業龍頭企業。
半導體技術研發需要巨額資金投入,大型企業在這方面具有明顯優勢。FSMOne.com研究部的投資組合經理曾德均表示,對於不熟悉半導體行業的散戶投資者來說,可以考慮投資於專注於半導體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或基金產品。
只投資龍頭企業不利於抵抗風險
在選股方面,星展集團北亞區投資總監楊政齡建議,除了關注市盈率(P/E ratio),還可以考慮市盈成長比(PEG ratio)較高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增長動力可能更強。同時,也可以參考市凈率(P/B ratio)和股本回報率(ROE),並與歷史數據和同行業其他公司的表現進行比較。

圖源:FACEBOOK
晨星的股票分析員李旭陽提醒投資者應注意企業的實際研發進展,這是否能支撐企業的結構性增長,僅投資於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龍頭企業可能會導致風險集中,因為任何影響半導體的宏觀因素都會影響整個供應鏈及其投資組合,因此投資ETF可能更為穩妥。
在具體操作上,輝立證券的劉宇航建議散戶投資者採用分批建倉策略,通過定期定量購買股票的成本平均法來控制股價意外下跌的風險,並在做好長期規劃後避免頻繁交易,以防踏空。
投資者應在行業下行趨勢結束、市場穩定後再進行投資。散戶投資者可以通過觀察恐慌指數(VIX index)或投資機構的動向來判斷市場波動性是否降至適合投資的水平,並在市場觸底時進入。
關於行業周期,安本亞洲的黃新耀指出,半導體行業的周期性源於終端需求的變化:在下行周期中,電子產品製造商的半導體庫存可能過高,而在市場復甦時則可能出現庫存短缺,從而在供應鏈中產生牛鞭效應。
地緣政治因素雖然對半導體企業股價有短期影響,但不會改變市場的周期性。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地緣政治可能會加劇半導體行業的波動性,因此在投資時進行地域多元化尤為重要,僅投資於少數龍頭企業不一定始終有效。隨著半導體市場的變化加劇,採取多元化和動態投資策略也非常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