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个航空航天业的重要枢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制造和维修设施,也是该国创新能力的体现。随着航空旅行的复苏、航展的盛大举办,新加坡正准备为这个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图源:CNA
01 人才培养: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
新加坡航空航天业的人才需求是巨大的,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航空航天业将新增 2,500 多个工作岗位,涵盖从设计、制造、维修到管理等各个领域。去年,新加坡的航空航天产出同比增长了 16%,超过了全球产出。

图源:CNA
为了满足这个行业的人力需求,新加坡每年有 1,800 名学生从航空航天相关课程毕业,包括理工学院、大学和职业培训机构。
航空航天工业协会(新加坡)执行长 Sia Kheng Yok 先生说:“就学校接受培训的绝对人数而言,我认为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行业的需求。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还要考虑质量和适应性。
该行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吸引足够多的学生,然后真正来为这个行业工作,因为其他工程部门对他们的需求也很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协会一直在与学校合作,让学生尽早对这个行业感兴趣,例如带他们参加刚刚结束的新加坡航展等活动它还主动与潜在人才建立联系,让已经对该行业表示兴趣的大学航空俱乐部的学生参与进来。
此外,该协会还成立了一个教育咨询小组,定期与理工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会面,讨论课程,以及它如何适应未来行业的需求。Sia 先生说,这些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技能,例如数字化、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应对行业的变化和创新。
02 行业参与: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图源:雅虎
除了培养新人,新加坡航空航天业也在努力留住已有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年轻一代,行业内的一些公司和机构都在采取措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
ST Engineering 是新加坡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也是全球领先的综合工程集团之一。每年都会从学校招收大量实习生,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导师的指导。
该公司的商业航空航天总裁 Jeffrey Lam 说,对 ST Engineering 来说,有一个导师计划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他们就可以为年轻人才提供探索职业选择和讨论未来机会的途径,公司也一直在努力建立一种对年轻员工有吸引力的工作文化。
新一代的期望与老一辈时代大不相同,他们寻求更多的意义,更多的灵活性,他们想要一种可以与主管互动的工作文化,公司正在寻找机会来改善工作场所,以吸引和留住劳动力。
另一个例子是经济发展局(EDB),它是新加坡政府的主要机构,负责规划和执行经济战略,以促进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和转型。EDB 也在努力确保航空航天业有令人兴奋的工作,其中包括在先进位造、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角色。
EDB 高级副总裁兼移动和工业解决方案负责人林子勇先生说,他们正在与公司和学校合作,推出航空航天勤工俭学计划,这个计划可以让毕业生通过结构化的在职培训从行业相关经验中受益,同时努力获得更高的资格。当地人占航空航天劳动力总数的 70%。
除了吸引新进入该行业的人外,EDB 还努力吸引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工人。自 2019 年以来,约有 500 名新加坡人和 40 多家航空航天业公司受益于 Workforce Singapore 的职业转换计划,这个计划旨在帮助有意向从事航空航天行业的人士,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
03 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能和竞争力
为了支持航空航天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也在不断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产能和提高竞争力。
本月早些时候,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Heng Swee Keat)宣布,负责新加坡工业发展的政府机构 JTC 公司将于2027年在实里达航空航天园(Seletar Aerospace Park)建造第四阶段的工厂开发。

图源:CNA
实里达航空航天园是新加坡的航空航天的核心区域,占地 320 公顷,集聚了超过 60 家航空航天公司,包括国际知名的企业,如劳斯莱斯、ST Engineering、Rolls-Royce、Airbus 等,这里不仅有制造和维修设施,还有研发和培训中心,该园区还设有一个专用的商务机场,为私人飞机提供服务。
除了实里达航空航天园外,新加坡还有其他的航空航天设施,例如位于樟宜机场的航空航天园区,以及位于属于新加坡的岛屿之一的巴耶利峇的航空航天园区。这些设施为新加坡航空航天业提供了多样化和灵活的空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客户。
新加坡航空航天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行业,也是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全球航空旅行逐步恢复的背景下,新加坡航空航天业正积极为未来做好准备,通过培养人才、扩大基础设施、加强创新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