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航空航天業的重要樞紐,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製造和維修設施,也是該國創新能力的體現。隨著航空旅行的復甦、航展的盛大舉辦,新加坡正準備為這個行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挑戰。

圖源:CNA
01 人才培養: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
新加坡航空航天業的人才需求是巨大的,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內,航空航天業將新增 2,500 多個工作崗位,涵蓋從設計、製造、維修到管理等各個領域。去年,新加坡的航空航天產出同比增長了 16%,超過了全球產出。

圖源:CNA
為了滿足這個行業的人力需求,新加坡每年有 1,800 名學生從航空航天相關課程畢業,包括理工學院、大學和職業培訓機構。
航空航天工業協會(新加坡)執行長 Sia Kheng Yok 先生說:「就學校接受培訓的絕對人數而言,我認為我們擁有的不僅僅是行業的需求。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數量的問題,還要考慮質量和適應性。
該行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吸引足夠多的學生,然後真正來為這個行業工作,因為其他工程部門對他們的需求也很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協會一直在與學校合作,讓學生儘早對這個行業感興趣,例如帶他們參加剛剛結束的新加坡航展等活動它還主動與潛在人才建立聯繫,讓已經對該行業表示興趣的大學航空俱樂部的學生參與進來。
此外,該協會還成立了一個教育諮詢小組,定期與理工學院等高等教育機構會面,討論課程,以及它如何適應未來行業的需求。Sia 先生說,這些課程要求學生具備跨學科的技能,例如數字化、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以應對行業的變化和創新。
02 行業參與:留住更多優秀人才

圖源:雅虎
除了培養新人,新加坡航空航天業也在努力留住已有的優秀人才,尤其是年輕一代,行業內的一些公司和機構都在採取措施,為員工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和工作環境。
ST Engineering 是新加坡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也是全球領先的綜合工程集團之一。每年都會從學校招收大量實習生,為他們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導師的指導。
該公司的商業航空航天總裁 Jeffrey Lam 說,對 ST Engineering 來說,有一個導師計劃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他們就可以為年輕人才提供探索職業選擇和討論未來機會的途徑,公司也一直在努力建立一種對年輕員工有吸引力的工作文化。
新一代的期望與老一輩時代大不相同,他們尋求更多的意義,更多的靈活性,他們想要一種可以與主管互動的工作文化,公司正在尋找機會來改善工作場所,以吸引和留住勞動力。
另一個例子是經濟發展局(EDB),它是新加坡政府的主要機構,負責規劃和執行經濟戰略,以促進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和轉型。EDB 也在努力確保航空航天業有令人興奮的工作,其中包括在先進位造、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角色。
EDB 高級副總裁兼移動和工業解決方案負責人林子勇先生說,他們正在與公司和學校合作,推出航空航天勤工儉學計劃,這個計劃可以讓畢業生通過結構化的在職培訓從行業相關經驗中受益,同時努力獲得更高的資格。當地人占航空航天勞動力總數的 70%。
除了吸引新進入該行業的人外,EDB 還努力吸引處於職業生涯中期的工人。自 2019 年以來,約有 500 名新加坡人和 40 多家航空航天業公司受益於 Workforce Singapore 的職業轉換計劃,這個計劃旨在幫助有意向從事航空航天行業的人士,提供培訓和就業機會。
03 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產能和競爭力
為了支持航空航天業的發展,新加坡政府也在不斷投資於基礎設施建設,以擴大產能和提高競爭力。
本月早些時候,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Heng Swee Keat)宣布,負責新加坡工業發展的政府機構 JTC 公司將於2027年在實里達航空航天園(Seletar Aerospace Park)建造第四階段的工廠開發。

圖源:CNA
實里達航空航天園是新加坡的航空航天的核心區域,占地 320 公頃,集聚了超過 60 家航空航天公司,包括國際知名的企業,如勞斯萊斯、ST Engineering、Rolls-Royce、Airbus 等,這裡不僅有製造和維修設施,還有研發和培訓中心,該園區還設有一個專用的商務機場,為私人飛機提供服務。
除了實里達航空航天園外,新加坡還有其他的航空航天設施,例如位於樟宜機場的航空航天園區,以及位於屬於新加坡的島嶼之一的巴耶利峇的航空航天園區。這些設施為新加坡航空航天業提供了多樣化和靈活的空間,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和客戶。
新加坡航空航天業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潛力的行業,也是新加坡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全球航空旅行逐步恢復的背景下,新加坡航空航天業正積極為未來做好準備,通過培養人才、擴大基礎設施、加強創新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