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这里的教育不讲公平

2019年04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一个狭小的岛国,面积只有美国洛杉矶的一半,自然资源匮乏,却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强国。

更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的孩子历年来在国际教育水平评测中的优异表现。以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为例,连续三届,新加坡学生都坐稳了五强的宝座。

在最新放榜的2015年PISA上,新加坡学子一度秒杀全球,荣摘桂冠,在数学、阅读、科学三项科目中,均夺得第一

图片截取自网络

在如此光芒耀眼的成绩背后,想必离不开别具一格且卓有成效的教育制度。

可就在各国教育专家纷纷赶往新加坡前去取经之时,就在这个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却颠覆了整个新加坡教育界——这个国家,将迎来50多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教育变革!

图片截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这次改革的核心,说白了就是将要取消将不同成绩的学生放置进不同的“快慢班”的分流机制,学生可享受统一的学制,还可与高于或低于自身水平的同学一起上课。

这听起来似乎是好事,这不就是想要“促进教育公平化”吗?但也未免让人疑惑,在许多国家,教育资源的公平与均衡早已被视作重要的奋斗目标,怎么到现在,领跑全球的新加坡才刚刚开始进行此方面的变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几部反映新加坡教育现状的纪录片说起。

这里的教育“不要公平”

当一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前任国防部长,坦然地面向媒体镜头,表示自己并不认为所有学生都应该接受“同等教育”之时,倡导教育平权的人们,可能会觉得这人脑子短路了。

然而,这一幕却真切地发生在央视拍摄的纪录片《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中。彼时,新加坡教育部长、同时也是上任国防部长的黄永宏就说,“并不是每个出生在新加坡的孩子,都要接受大学教育”

图片来源于央视纪录片

《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下同)

因为在新加坡,“大学”作为“精英教育”的代名词,仅仅开放给最优秀的一小撮学生

而无论怎么学都考不出好成绩的学生,则应该认命,安心在职业技术学校度过学生生涯,毕业后,到社会上靠手艺谋份差事。

每个人,都应该待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里。

这也正是延续了几十年的教育分流制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加坡的“小升初”几乎有着和东亚国家“高考”同等重要的地位,整个新加坡十二三岁的孩子将用小学毕业后的一场考试,决定未来二十年的人生走向

成绩最牛的精英学子,将升入直通车课程项目(Integrated Proramme,IP),享受大量政策上的帮助,比如不用选拔考试、课程与名校接轨等。这意味着小学毕业之后,一只脚就已经跨进了最强高等学府的大门。

水平尚可、但没那么“精英”的,则会进入快捷流学校(Express Stream),用四年正常的学制,学完中学的科目。

成绩在中等偏下的学生,将被分进普通学术学校(Normal Academic),无论你乐意不乐意,都得读五年才能从中学毕业,也就是比普通的四年学制,多花上一年。

而那些学渣中的学渣,就只有被直接送进普通技术学校 (Normal Technical),在那里,最高的目标无非就是顺利毕业,然后顺利找到一份体力劳动的工作。

黄永宏认为,考试与分流,恰恰是新加坡教育得以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它是一种高效的筛选机制,通过层层选拔,找到全国最聪慧的学生,再通过制度性倾斜的优质资源和机会,将这群本就底子极好的苗子,培养成活跃于上流社会的精英。

那些不是精英的普通人呢?他们也会在适合自己的教育层次中发挥专长,做个踏踏实实的普通人。而为了证明新加坡教育“因材施教”的正确性,他还谈到了两个例子。

伊莎贝尔顺利通过了“小六会考”,即决定命运的小升初考试,但两个A、两个C的成绩,让她与前两个层次无缘,最终就读于普通学术学校(Normal Academic)。

就读小学期间,伊莎贝尔一直就被师长认为学习速度慢、不够自信,考不上比较好的层次,也让伊莎贝尔的父母颇有些无奈,但成绩已经出来了,除了接受,别无选择。

但进入了五年制的普通学术学校以后,比四年学制更为缓慢的教学进度,反而让伊莎贝尔变得如鱼得水。她在学校里的表现依旧称不上优异,但确实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伊莎贝尔的父母似乎已经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女儿这辈子都不可能是考上名校的精英,在中等偏下的层次里做个普通学生,也挺好。

两次都没通过“小六会考”的哈姆卡,是比伊莎贝尔水平还要差的学渣。

对于小升初,哈姆卡和家人都已不抱希望。

确定了职业技术学校路线的哈姆卡,不再学习让自己感到头痛的数学,而开始充分挖掘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参加划龙舟比赛一直取得第一,正是因为自己有着充沛的体力、良好的协作能力与出色的领导力。

在得知自己能够进入还不错的职业技术学校——工艺教育学院以后,哈姆卡高兴极了。在他心里,学习能力差但动手能力强的自己,一定能在这所学校里开拓一片天。

伊莎贝尔和哈姆卡两个学生的例子,可以说是生动反映了新加坡分流制度的“优越性”。

也有新加坡教育专家援引数据表示,在实施分流的这些年里,各个层次的辍学率均大幅降低,无论是直通车课程项目、快捷流学校,还是普通学术学校、普通技术学校,学生们完成各自学业的几率接近100%

用一次考试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流,然后提供不同水准的教育资源与发展道路,“因材施教”,似乎是一种美好的制度。

新加坡的教育水平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也说明这一套以学业能力为唯一标准的教育系统,的确是在起作用的。

图片截取自网络

可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力量驱使著表面上完美无瑕的新加坡教育体系,走向改革的呢?

当“分流”带来的是隔阂

在央视纪录片《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中,伊莎贝尔和哈姆卡两个孩子虽然都在各自的教育层次中过得不错,但你会发现,他们身上缺少激情。

那是一种相信自己可以突破框架的斗志,以及一种竭力跨越鸿沟的希冀。

他们身上都没有。

图片来源于央视纪录片

《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认命”。小升初考试之前,尚可挑灯夜战、为未来搏一把,但当成绩已成定局,他们似乎都接纳了自己身上被贴上的标签——“中等生”、“差生”。

分流结果一旦确定,本身就不易逆转。

对此,素来大力推崇分流教育机制的黄永宏,也会略带尴尬的笑意承认道:

“它也是有些副作用的……比如歧视。”

图片来源于央视纪录片

《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

黄部长总结得没错,当分流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一条“直通车学生>快捷流学生>普通学术>普通技术”的鄙视链,自然成型。

更糟糕的是,连学生自己都接受了外界给自己划分的等级,他们安于现状,不求突破,只求在自己所在的教育层次中,走完全程

这一切的残酷,也在新加坡CNA电视台的纪录片Regardless of Class (无关阶级)中,得到了生动的印证。

1/2
下一页

555

2025THE亚洲大学排名发布,新加坡国大、南大保持三四名!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2024年新加坡大学排名
2025年04月29日   •   2736次阅读
一个陪读爸爸眼中真实新加坡教育(小学篇)
2025年05月01日   •   2736次阅读
新加坡政府中学网址及地址大全
2025年05月02日   •   2394次阅读
2025新加坡留学生租房全解析:数据与细节中的安心之道
2025年04月29日   •   2394次阅读
美国议员提案禁中国留学生?新加坡或成最大赢家!
2025年05月01日   •   2223次阅读
原来校区遍布全球的,居然是新加坡这座国际学校!
2025年05月02日   •   2223次阅读
探索NUS:2025泰晤士排名中的亚洲翘楚
2025年05月02日   •   1710次阅读
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招生简章2025
2025年05月03日   •   1710次阅读
新加坡小一入学政策洗牌,PR学额缩减,国际生“地狱难度”,快来get通关攻略
2025年04月30日   •   1368次阅读
新加坡竞赛全解析:助力孩子攀登学术与创新高峰
2025年04月29日   •   1197次阅读
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招生简章2025
2025年04月30日   •   1197次阅读
超1800人学签突遭吊销:留美中国学生的生存指南与未来抉择
2025年04月29日   •   1197次阅读
撕开新加坡私校真面目:PSB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2025年05月03日   •   1026次阅读
中国学生专属硕博连读全额奖学金!通往新加坡名校的黄金跳板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阅读
2025英新港联申实战手册:避开内卷,用数据找到最优路径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阅读
布莱顿国际学校申请攻略
2025年05月01日   •   855次阅读
人人都想去的新加坡公立大学到底有什么魅力?如何申请?
2025年05月05日   •   855次阅读
ERC学院 新加坡初中学历起点直升本科快速通道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阅读
惊!2025新加坡KET考试大变革,国际学生留学之路危机四伏!
2025年04月29日   •   855次阅读
2025新加坡公立大学本科指南:通往亚洲顶尖学府的黄金通道
2025年04月29日   •   855次阅读
一人一个真实吃过的新加坡留学红利
2025年05月03日   •   855次阅读
免考AEIS但可以进入新加坡政府学校?三育中小学正在招生中!
2025年04月29日   •   684次阅读
中国高考倒计时!选对留学路径成功逆袭
2025年04月29日   •   68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