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裡的教育不講公平

2019年04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一個狹小的島國,面積只有美國洛杉磯的一半,自然資源匱乏,卻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經濟強國。

更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的孩子歷年來在國際教育水平評測中的優異表現。以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為例,連續三屆,新加坡學生都坐穩了五強的寶座。

在最新放榜的2015年PISA上,新加坡學子一度秒殺全球,榮摘桂冠,在數學、閱讀、科學三項科目中,均奪得第一

圖片截取自網絡

在如此光芒耀眼的成績背後,想必離不開別具一格且卓有成效的教育制度。

可就在各國教育專家紛紛趕往新加坡前去取經之時,就在這個月,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卻顛覆了整個新加坡教育界——這個國家,將迎來50多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教育變革!

圖片截取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這次改革的核心,說白了就是將要取消將不同成績的學生放置進不同的「快慢班」的分流機制,學生可享受統一的學制,還可與高於或低於自身水平的同學一起上課。

這聽起來似乎是好事,這不就是想要「促進教育公平化」嗎?但也未免讓人疑惑,在許多國家,教育資源的公平與均衡早已被視作重要的奮鬥目標,怎麼到現在,領跑全球的新加坡才剛剛開始進行此方面的變革?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從幾部反映新加坡教育現狀的紀錄片說起。

這裡的教育「不要公平」

當一個國家的教育部長、前任國防部長,坦然地面向媒體鏡頭,表示自己並不認為所有學生都應該接受「同等教育」之時,倡導教育平權的人們,可能會覺得這人腦子短路了。

然而,這一幕卻真切地發生在央視拍攝的紀錄片《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中。彼時,新加坡教育部長、同時也是上任國防部長的黃永宏就說,「並不是每個出生在新加坡的孩子,都要接受大學教育」

圖片來源於央視紀錄片

《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下同)

因為在新加坡,「大學」作為「精英教育」的代名詞,僅僅開放給最優秀的一小撮學生

而無論怎麼學都考不出好成績的學生,則應該認命,安心在職業技術學校度過學生生涯,畢業後,到社會上靠手藝謀份差事。

每個人,都應該待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里。

這也正是延續了幾十年的教育分流制度。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新加坡的「小升初」幾乎有著和東亞國家「高考」同等重要的地位,整個新加坡十二三歲的孩子將用小學畢業後的一場考試,決定未來二十年的人生走向

成績最牛的精英學子,將升入直通車課程項目(Integrated Proramme,IP),享受大量政策上的幫助,比如不用選拔考試、課程與名校接軌等。這意味著小學畢業之後,一隻腳就已經跨進了最強高等學府的大門。

水平尚可、但沒那麼「精英」的,則會進入快捷流學校(Express Stream),用四年正常的學制,學完中學的科目。

成績在中等偏下的學生,將被分進普通學術學校(Normal Academic),無論你樂意不樂意,都得讀五年才能從中學畢業,也就是比普通的四年學制,多花上一年。

而那些學渣中的學渣,就只有被直接送進普通技術學校 (Normal Technical),在那裡,最高的目標無非就是順利畢業,然後順利找到一份體力勞動的工作。

黃永宏認為,考試與分流,恰恰是新加坡教育得以獲得巨大成功的關鍵。

它是一種高效的篩選機制,通過層層選拔,找到全國最聰慧的學生,再通過制度性傾斜的優質資源和機會,將這群本就底子極好的苗子,培養成活躍於上流社會的精英。

那些不是精英的普通人呢?他們也會在適合自己的教育層次中發揮專長,做個踏踏實實的普通人。而為了證明新加坡教育「因材施教」的正確性,他還談到了兩個例子。

伊莎貝爾順利通過了「小六會考」,即決定命運的小升初考試,但兩個A、兩個C的成績,讓她與前兩個層次無緣,最終就讀於普通學術學校(Normal Academic)。

就讀小學期間,伊莎貝爾一直就被師長認為學習速度慢、不夠自信,考不上比較好的層次,也讓伊莎貝爾的父母頗有些無奈,但成績已經出來了,除了接受,別無選擇。

但進入了五年制的普通學術學校以後,比四年學制更為緩慢的教學進度,反而讓伊莎貝爾變得如魚得水。她在學校里的表現依舊稱不上優異,但確實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

伊莎貝爾的父母似乎已經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女兒這輩子都不可能是考上名校的精英,在中等偏下的層次里做個普通學生,也挺好。

兩次都沒通過「小六會考」的哈姆卡,是比伊莎貝爾水平還要差的學渣。

對於小升初,哈姆卡和家人都已不抱希望。

確定了職業技術學校路線的哈姆卡,不再學習讓自己感到頭痛的數學,而開始充分挖掘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優勢——比如參加划龍舟比賽一直取得第一,正是因為自己有著充沛的體力、良好的協作能力與出色的領導力。

在得知自己能夠進入還不錯的職業技術學校——工藝教育學院以後,哈姆卡高興極了。在他心裡,學習能力差但動手能力強的自己,一定能在這所學校里開拓一片天。

伊莎貝爾和哈姆卡兩個學生的例子,可以說是生動反映了新加坡分流制度的「優越性」。

也有新加坡教育專家援引數據表示,在實施分流的這些年裡,各個層次的輟學率均大幅降低,無論是直通車課程項目、快捷流學校,還是普通學術學校、普通技術學校,學生們完成各自學業的幾率接近100%

用一次考試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流,然後提供不同水準的教育資源與發展道路,「因材施教」,似乎是一種美好的制度。

新加坡的教育水平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備受矚目,也說明這一套以學業能力為唯一標準的教育系統,的確是在起作用的。

圖片截取自網絡

可既然如此,又是什麼力量驅使著表面上完美無瑕的新加坡教育體系,走向改革的呢?

當「分流」帶來的是隔閡

在央視紀錄片《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中,伊莎貝爾和哈姆卡兩個孩子雖然都在各自的教育層次中過得不錯,但你會發現,他們身上缺少激情。

那是一種相信自己可以突破框架的鬥志,以及一種竭力跨越鴻溝的希冀。

他們身上都沒有。

圖片來源於央視紀錄片

《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深的「認命」。小升初考試之前,尚可挑燈夜戰、為未來搏一把,但當成績已成定局,他們似乎都接納了自己身上被貼上的標籤——「中等生」、「差生」。

分流結果一旦確定,本身就不易逆轉。

對此,素來大力推崇分流教育機制的黃永宏,也會略帶尷尬的笑意承認道:

「它也是有些副作用的……比如歧視。」

圖片來源於央視紀錄片

《無聲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讀》

黃部長總結得沒錯,當分流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一條「直通車學生>快捷流學生>普通學術>普通技術」的鄙視鏈,自然成型。

更糟糕的是,連學生自己都接受了外界給自己劃分的等級,他們安於現狀,不求突破,只求在自己所在的教育層次中,走完全程

這一切的殘酷,也在新加坡CNA電視台的紀錄片Regardless of Class (無關階級)中,得到了生動的印證。

1/2
下一頁

555

2025THE亞洲大學排名發布,新加坡國大、南大保持三四名!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2024年新加坡大學排名
2025年04月29日   •   2736次閱讀
一個陪讀爸爸眼中真實新加坡教育(小學篇)
2025年05月01日   •   2736次閱讀
2025新加坡留學生租房全解析:數據與細節中的安心之道
2025年04月29日   •   2394次閱讀
新加坡政府中學網址及地址大全
2025年05月02日   •   2223次閱讀
美國議員提案禁中國留學生?新加坡或成最大贏家!
2025年05月01日   •   2223次閱讀
原來校區遍布全球的,居然是新加坡這座國際學校!
2025年05月02日   •   2223次閱讀
探索NUS:2025泰晤士排名中的亞洲翹楚
2025年05月02日   •   1710次閱讀
詹姆斯庫克大學新加坡校區招生簡章2025
2025年05月03日   •   1539次閱讀
新加坡小一入學政策洗牌,PR學額縮減,國際生「地獄難度」,快來get通關攻略
2025年04月30日   •   1368次閱讀
新加坡競賽全解析:助力孩子攀登學術與創新高峰
2025年04月29日   •   1197次閱讀
新加坡萊佛士音樂學院招生簡章2025
2025年04月30日   •   1197次閱讀
超1800人學簽突遭吊銷:留美中國學生的生存指南與未來抉擇
2025年04月29日   •   1197次閱讀
撕開新加坡私校真面目:PSB 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2025年05月03日   •   1026次閱讀
中國學生專屬碩博連讀全額獎學金!通往新加坡名校的黃金跳板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2025英新港聯申實戰手冊:避開內卷,用數據找到最優路徑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布萊頓國際學校申請攻略
2025年05月01日   •   855次閱讀
ERC學院 新加坡初中學歷起點直升本科快速通道
2025年04月30日   •   855次閱讀
驚!2025新加坡KET考試大變革,國際學生留學之路危機四伏!
2025年04月29日   •   855次閱讀
2025新加坡公立大學本科指南:通往亞洲頂尖學府的黃金通道
2025年04月29日   •   855次閱讀
一人一個真實吃過的新加坡留學紅利
2025年05月03日   •   855次閱讀
中國高考倒計時!選對留學路徑成功逆襲
2025年04月29日   •   684次閱讀
免考AEIS但可以進入新加坡政府學校?三育中小學正在招生中!
2025年04月29日   •   684次閱讀
人人都想去的新加坡公立大學到底有什麼魅力?如何申請?
2025年05月05日   •   68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