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了某个年纪,总会渴望搬出去住,拥有个人空间,但许多狮城年轻人因缺乏足够储蓄,只能选择在外租房。
但无论是组屋或私宅,在新加坡租住都不便宜。
根据城市土地学会2023年5月发布的报告:
在九个亚太地区国家的45个城市中,新加坡的私宅租金最高,月租中位数约2600美元(约3518新元)。
尽管市区重建局今年4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的私宅租金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但每月3000多新元的开销对事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恐怕还是吃不消的。

无论是组屋或私宅,在新加坡租房可不便宜。(海峡时报)
至于买房,年轻单身者也得面对诸多限制,预购组屋(BTO)似乎不是他们最理想的住房选择。
近年兴起的“共享居住空间”(co-living space)反而更能满足狮城年轻人的住房需求。
租金便宜租期短 还能扩大社交圈
简单来说,“共享居住空间”就是租下单间卧房,其他设施如客厅、厨房和浴室,则要与其他租户共用。
(别担心,室友只是跟你住同个单位,不是同房,更不是同床。)
最大的好处是,每周有清洁人员上门打扫和送洗衣服。这些服务的费用,加上水电费和各种杂费,通常都已含在租金内。
据房地产交易平台PropertyGuru统计,中央区的共享居住单位月租从1000新元起跳。

在这样的单位租一间卧房,月租1000新元,你会考虑吗?(The Assembly Place)
为了拉近租户之间的关系,一些经营共享居住空间的业者每月还会举办桌游比赛、“电影之夜”和烹饪班等活动。
红蚂蚁上网咬了咬,发现新加坡目前有至少20个业者经营共享居住空间,当中市场份额最大的要属The Assembly Place。
The Assembly Place创办人兼总裁林英劼日前在亚洲新闻台发表的文章中,概括了共享居住空间的三大好处:
租金较便宜
租期较短,也更灵活(最短三个月)
良好的社交环境与氛围(一个单位最多可容纳六名租户)
新加坡目前有近1万个共享居住单位,占2023年租房总数的八分之一。
林英劼透露,高达85%的租户年龄在40岁以下,他们多数是大学生、年轻单身者、创业者和经常游走世界的自由工作者。
两年前搬进共享居住单位的林小姐(28岁,数据分析师)告诉《今日报》:
“一般租房必须签下一到两年的租约,租房前要跟房屋中介打交道,租房后又要看房东的脸色。共享居住空间可以省却很多麻烦,感觉自由多了。”

新加坡目前有至少20个业者经营共享居住空间。(网站截图)
并非昙花一现 而是大势所趋?
虽然“共享居住空间”早在2017年就进驻新加坡,但这个概念对多数新加坡人来说还是相对陌生,因此也被一些市场人士视为昙花一现。
不过,林英劼非常看好共享居住空间的发展前景。
他认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正在转变,尤其是在新加坡工作和生活的外来人才。他们希望住在设施齐全的私宅,却未必想要在新加坡买房。
“如果能够满足这个群体的租房需求,将有助新加坡吸引全球的顶尖人才。”
林英劼也提到新加坡土地稀缺的局限。他指出,虽然楼房越建越高,但新加坡可容纳的新建楼房毕竟有限,当局应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再利用”现有建筑。
共享居住空间供不应求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的关注。他去年在国会上指出,这反映了新加坡人对住屋的愿景和需求正在改变。
“政府会继续收集民意,并与私人业者探讨如何提供更多元的住房类型,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已逐步将一些国有房产和旧店屋公开招标,改装成共享居住空间:
爱文士路(Evans Road)26号的三层楼建筑,曾是学生宿舍。

爱文士路26号。(联合早报)
兴都路(Hindoo Road)79号至95号的九座双层建筑,曾是新加坡市政职员宿舍。

兴都路79号至95号。(新加坡土地管理局)
大亨房地产网站首席研究师麦俊荣指出,适合共享居住的国有房产其实并不多。
“土管局把适合的国有房产以共享空间方式出租,虽然数量有限,但仍有助提高新加坡的宜居程度,对外来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
今年下半年起,新加坡公共医疗机构新聘用的1100名外籍医护人员,也有机会住在三座闲置建筑改造而成的共享居住空间。
这三座建筑分别位于肃街(Short Street)1A号、循环路(Circuit Road)107号,以及德惠弯(Teck Whye Crescent)36号。

肃街1A号的旧学生宿舍将改造成共享居住空间,让初到新加坡的外籍医护人员暂住。(联合早报)
每间卧房可住两人,共用设施包括用餐区、茶水间、洗衣房和社交空间,让初到新加坡的外籍医护人员能更快融入新加坡社会。
负责这个项目的业者,正是林英劼创办的The Assembly Place。
他强调,共享居住空间不是在与传统租赁市场竞争,更不可能取代一般人的拥屋梦。
“一些人追求灵活又负担得起的住房选择,有的则希望生活在一个‘社群’而不是一个‘地方’。共享居住空间或许是一种永久的解决方案,我相信它在未来几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