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加坡的电信诈骗案件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假冒政府官员的诈骗手段,给许多新移民和游客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损失。诈骗分子利用受害者对政府机构的信任,设计了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法。
本文将为您详解这些诈骗案件的具体类型和手法,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并介绍政府和其他机构的应对措施。最后,我们将分享如何提高防骗意识和具体防范方法,帮助您在新加坡安心生活。

(图源网络)
新加坡电信诈骗案类型和手法
01 假冒移民局来电
根据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ICA)的报告,今年第二季度发生了约500起假冒移民局来电的诈骗案,比第一季度增加了三倍。

(图源网络)
诈骗团伙通过伪造的移民局电话号码或未知号码拨打电话,声称受害者的护照、身份证或公民身份申请出现问题,或指受害者的个人信息被用于海外非法活动。
骗子通常以专业的口吻,用英语或华语进行交流,使受害者误以为是真实的政府官员来电,从而陷入骗局。
受害者通常为新加坡居民或近期申请移民的人员,特别是外籍人士和持有高净值资产的客户。
诈骗手法
伪造来电显示:通过技术手段伪造移民局的电话号码,使来电显示为“真实”号码。
虚假警告:声称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存在问题,需立即解决,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
要求提供敏感信息: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信息、一次性密码(OTP)或进行汇款,以“解决”问题。
链接和软件诱骗:可能诱使受害者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伪装成政府应用的软件,从而盗取个人信息。
02 冒充反诈警员行骗
2024年5月27日,新加坡警察部队发文告称,骗子利用伪装的反诈骗中心警员身份进行诈骗。

(图源网络)
这些骗子通过自动语音电话(robocalls)联系受害者,声称需要“协助调查”,并要求受害者接受盘问。 实际操作中,骗子会在电话中引导受害者按下“0”号键,连接到另一个诈骗者,后者以“警员”身份继续骗取个人信息。 这一类型的诈骗受害者多为新加坡普通公众,尤其是对防骗信息不够敏感的群体。
诈骗手法
伪造自动语音电话:骗子通过显示本地电话号码的自动语音电话联系受害者。
虚假身份验证:诈骗者伪装成反诈骗中心警员,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和身份证号码。
转接到聊天应用:骗子在电话后要求受害者通过WhatsApp等聊天应用继续交流,以进一步获取信息。
信息盗取:通过获取受害者的银行账户信息、Singpass密码或一次性密码(OTP),骗子能够访问受害者的银行账户或开设新的账户用于犯罪。
03 假冒政府官员行骗
去年在新加坡有近900起“假政府官员骗案”,高于前年的771起。 骗子通过电话伪装成政府官员,声称受害者的银行账户涉及可疑交易,需要配合调查,并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银行信息。

(图源网络)
这类骗局通常涉及较高金额,使受害者蒙受巨大的财务损失。
受害者通常为普通公众、老人或初来新加坡的外籍人士,特别是对网络安全和诈骗识别能力较弱的群体。 2023年10月31日,一名19岁中国女性接到冒充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及中国公安的电话。骗子误导她相信自己卷入了中国的洗黑钱活动,要求她将超过23万元转账至骗子的账户。
诈骗手法
假冒政府官员来电:诈骗者通过伪造的政府电话号码或未知号码拨打电话,声称受害者涉及犯罪活动,如洗黑钱或身份盗用。
要求提供敏感信息:骗子在电话中要求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信息或SingPass密码。
引导转账:在诈骗过程中,骗子可能会指示受害者将资金转账至指定账户,声称这是“协助调查”或“支付保释金”的要求。
伪造身份和沟通方式:诈骗者会使用伪造的政府电子邮件地址、假冒的政府网站和虚假的社交媒体账户与受害者联系。
新加坡电信诈骗相关数据
根据新加坡警察部队的数据,2023年的诈骗案总数达4万6563起,比前年的3万1728起增加了46.8%。

(图源网络)
五大常见骗案包括求职、电子商务、假朋友来电、钓鱼和投资诈骗,占骗案总数的78.4%。
在所有诈骗案中,55.6%的涉款金额在2000新元或以下。
冒充政府官员的骗案是平均损失金额最高的,每起约10万3600新元,其次是投资骗案,每起约5万零7000新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恶意软件骗案去年的案件数达1899起,损失金额达3410万新元。
这些数据表明,电信诈骗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威胁着公众的财产安全。
新加坡政府的对应措施
面对日益严重的电信诈骗问题,新加坡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击诈骗行为。
01 ScamShield应用
新加坡警方推出了一款名为ScamShield的应用程序,旨在过滤和阻止潜在的诈骗电话和短信。
此外考虑使用Money Lock,屏蔽国际来电服务和“公积金提款锁”(CPF Withdrawal Lock),进一步保护自己免受诈骗。

(图源网络)
02 ACT框架
警方推广了“ACT”框架,提醒公众在遇到诈骗时采取三个步骤:“加”(Add)ScamShield应用,“查”(Check)信息的可靠性和合法性,以及“报”(Tell)警方,以防止更多人受害。
03
限制电话卡注册数量
为防止骗子滥用电话卡,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从4月15日起,将每人名下后付电话卡的注册数量限制为最多10张。此举旨在减少通过多张电话卡进行诈骗的可能性,现有用户不受此限制影响。

(图源网络)
04 识别真实政府短信
自7月1日起,所有新加坡政府机构发送的短信,除涉及国民服役事项和紧急服务的短信外,都会显示“gov.sg”作为发件人身份。
这一举措旨在帮助公众更容易地辨别政府发出的真实信息,减少因误信诈骗短信而上当受骗的风险。

(图源联合早报)
05 国际合作打击犯罪
去年,新加坡警方与国际执法机构联合行动,逮捕了超过110名涉嫌参与诈骗的嫌疑人,并冻结了近2万个涉及诈骗的银行账户,起回了超过1亿新元的损失金额。
今年起,新加坡宣布与香港等地区合作,加强区域协调打击电话和短信诈骗。
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与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签署谅解备忘录,通过信息交换、研究推广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共同打击跨境诈骗。
公众如何提高自己防骗意识
为了防范电信诈骗,在新加坡居住生活的公众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警惕
对于来路不明的电话和短信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提供个人信息。
骗子通常会以紧急情况为借口,要求受害者立即采取行动,因此遇到此类情况时应保持冷静,仔细核实信息。
2. 验证身份
如有疑问,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来电者身份,避免通过电话或短信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例如,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直接联系相关政府部门,确认来电的真实性。
此外,新加坡政府官员,特别是警察,绝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要求公众进行以下操作:
转账到银行账户;
索取个人、银行、SingPass或公积金相关信息;
点击链接进入银行网站;
安装来自第三方网站的应用或软件。
3. 安装防诈骗应用
使用政府推荐的防诈骗应用如ScamShield,帮助识别和阻挡诈骗电话和短信。该应用可以在后台自动运行,不干扰日常使用,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手段。
4. 报警和举报
如发现诈骗行为,应及时报警并向相关机构举报,以帮助更多人免受其害。
公众可以拨打新加坡警方热线1800-255-0000或上网www.police.gov.sg/iwitness提供诈骗线索,所有资料都会保密。
结语
新加坡的电信诈骗问题日益严重,但通过政府、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诈骗行为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对于准备前往新加坡生活和投资的中国内地客户,了解当地的诈骗手法和防范措施至关重要。希望本文提供的信息能够帮助您提高防骗意识,保护您的财富与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