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加坡的電信詐騙案件呈現顯著上升趨勢。特別是假冒政府官員的詐騙手段,給許多新移民和遊客帶來了巨大的財務損失。詐騙分子利用受害者對政府機構的信任,設計了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法。
本文將為您詳解這些詐騙案件的具體類型和手法,提供相關數據和分析,並介紹政府和其他機構的應對措施。最後,我們將分享如何提高防騙意識和具體防範方法,幫助您在新加坡安心生活。

(圖源網絡)
新加坡電信詐騙案類型和手法
01 假冒移民局來電
根據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ICA)的報告,今年第二季度發生了約500起假冒移民局來電的詐騙案,比第一季度增加了三倍。

(圖源網絡)
詐騙團伙通過偽造的移民局電話號碼或未知號碼撥打電話,聲稱受害者的護照、身份證或公民身份申請出現問題,或指受害者的個人信息被用于海外非法活動。
騙子通常以專業的口吻,用英語或華語進行交流,使受害者誤以為是真實的政府官員來電,從而陷入騙局。
受害者通常為新加坡居民或近期申請移民的人員,特別是外籍人士和持有高凈值資產的客戶。
詐騙手法
偽造來電顯示:通過技術手段偽造移民局的電話號碼,使來電顯示為「真實」號碼。
虛假警告:聲稱受害者的個人信息存在問題,需立即解決,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
要求提供敏感信息:要求受害者提供銀行信息、一次性密碼(OTP)或進行匯款,以「解決」問題。
連結和軟體誘騙:可能誘使受害者點擊惡意連結或下載偽裝成政府應用的軟體,從而盜取個人信息。
02 冒充反詐警員行騙
2024年5月27日,新加坡警察部隊發文告稱,騙子利用偽裝的反詐騙中心警員身份進行詐騙。

(圖源網絡)
這些騙子通過自動語音電話(robocalls)聯繫受害者,聲稱需要「協助調查」,並要求受害者接受盤問。 實際操作中,騙子會在電話中引導受害者按下「0」號鍵,連接到另一個詐騙者,後者以「警員」身份繼續騙取個人信息。 這一類型的詐騙受害者多為新加坡普通公眾,尤其是對防騙信息不夠敏感的群體。
詐騙手法
偽造自動語音電話:騙子通過顯示本地電話號碼的自動語音電話聯繫受害者。
虛假身份驗證:詐騙者偽裝成反詐騙中心警員,要求受害者提供個人信息和身份證號碼。
轉接到聊天應用:騙子在電話後要求受害者通過WhatsApp等聊天應用繼續交流,以進一步獲取信息。
信息盜取:通過獲取受害者的銀行帳戶信息、Singpass密碼或一次性密碼(OTP),騙子能夠訪問受害者的銀行帳戶或開設新的帳戶用於犯罪。
03 假冒政府官員行騙
去年在新加坡有近900起「假政府官員騙案」,高於前年的771起。 騙子通過電話偽裝成政府官員,聲稱受害者的銀行帳戶涉及可疑交易,需要配合調查,並要求轉帳或提供個人銀行信息。

(圖源網絡)
這類騙局通常涉及較高金額,使受害者蒙受巨大的財務損失。
受害者通常為普通公眾、老人或初來新加坡的外籍人士,特別是對網絡安全和詐騙識別能力較弱的群體。 2023年10月31日,一名19歲中國女性接到冒充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及中國公安的電話。騙子誤導她相信自己捲入了中國的洗黑錢活動,要求她將超過23萬元轉帳至騙子的帳戶。
詐騙手法
假冒政府官員來電:詐騙者通過偽造的政府電話號碼或未知號碼撥打電話,聲稱受害者涉及犯罪活動,如洗黑錢或身份盜用。
要求提供敏感信息:騙子在電話中要求受害者提供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碼、銀行帳戶信息或SingPass密碼。
引導轉帳:在詐騙過程中,騙子可能會指示受害者將資金轉帳至指定帳戶,聲稱這是「協助調查」或「支付保釋金」的要求。
偽造身份和溝通方式:詐騙者會使用偽造的政府電子郵件地址、假冒的政府網站和虛假的社交媒體帳戶與受害者聯繫。
新加坡電信詐騙相關數據
根據新加坡警察部隊的數據,2023年的詐騙案總數達4萬6563起,比前年的3萬1728起增加了46.8%。

(圖源網絡)
五大常見騙案包括求職、電子商務、假朋友來電、釣魚和投資詐騙,占騙案總數的78.4%。
在所有詐騙案中,55.6%的涉款金額在2000新元或以下。
冒充政府官員的騙案是平均損失金額最高的,每起約10萬3600新元,其次是投資騙案,每起約5萬零7000新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惡意軟體騙案去年的案件數達1899起,損失金額達3410萬新元。
這些數據表明,電信詐騙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威脅著公眾的財產安全。
新加坡政府的對應措施
面對日益嚴重的電信詐騙問題,新加坡政府和相關機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打擊詐騙行為。
01 ScamShield應用
新加坡警方推出了一款名為ScamShield的應用程式,旨在過濾和阻止潛在的詐騙電話和簡訊。
此外考慮使用Money Lock,屏蔽國際來電服務和「公積金提款鎖」(CPF Withdrawal Lock),進一步保護自己免受詐騙。

(圖源網絡)
02 ACT框架
警方推廣了「ACT」框架,提醒公眾在遇到詐騙時採取三個步驟:「加」(Add)ScamShield應用,「查」(Check)信息的可靠性和合法性,以及「報」(Tell)警方,以防止更多人受害。
03
限制電話卡註冊數量
為防止騙子濫用電話卡,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從4月15日起,將每人名下後付電話卡的註冊數量限制為最多10張。此舉旨在減少通過多張電話卡進行詐騙的可能性,現有用戶不受此限制影響。

(圖源網絡)
04 識別真實政府簡訊
自7月1日起,所有新加坡政府機構發送的簡訊,除涉及國民服役事項和緊急服務的簡訊外,都會顯示「gov.sg」作為發件人身份。
這一舉措旨在幫助公眾更容易地辨別政府發出的真實信息,減少因誤信詐騙簡訊而上當受騙的風險。

(圖源聯合早報)
05 國際合作打擊犯罪
去年,新加坡警方與國際執法機構聯合行動,逮捕了超過110名涉嫌參與詐騙的嫌疑人,並凍結了近2萬個涉及詐騙的銀行帳戶,起回了超過1億新元的損失金額。
今年起,新加坡宣布與香港等地區合作,加強區域協調打擊電話和簡訊詐騙。
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與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簽署諒解備忘錄,通過信息交換、研究推廣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共同打擊跨境詐騙。
公眾如何提高自己防騙意識
為了防範電信詐騙,在新加坡居住生活的公眾應注意以下幾點:
1. 保持警惕
對於來路不明的電話和簡訊保持高度警惕,不輕易提供個人信息。
騙子通常會以緊急情況為藉口,要求受害者立即採取行動,因此遇到此類情況時應保持冷靜,仔細核實信息。
2. 驗證身份
如有疑問,應通過官方渠道核實來電者身份,避免通過電話或簡訊提供個人信息或進行轉帳。例如,可以通過官方網站或直接聯繫相關政府部門,確認來電的真實性。
此外,新加坡政府官員,特別是警察,絕不會通過電話或簡訊要求公眾進行以下操作:
轉帳到銀行帳戶;
索取個人、銀行、SingPass或公積金相關信息;
點擊連結進入銀行網站;
安裝來自第三方網站的應用或軟體。
3. 安裝防詐騙應用
使用政府推薦的防詐騙應用如ScamShield,幫助識別和阻擋詐騙電話和簡訊。該應用可以在後台自動運行,不干擾日常使用,是一種有效的防範手段。
4. 報警和舉報
如發現詐騙行為,應及時報警並向相關機構舉報,以幫助更多人免受其害。
公眾可以撥打新加坡警方熱線1800-255-0000或上網www.police.gov.sg/iwitness提供詐騙線索,所有資料都會保密。
結語
新加坡的電信詐騙問題日益嚴重,但通過政府、機構和公眾的共同努力,詐騙行為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對於準備前往新加坡生活和投資的中國內地客戶,了解當地的詐騙手法和防範措施至關重要。希望本文提供的信息能夠幫助您提高防騙意識,保護您的財富與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