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感染人数实在太多了,在家隔离的人数猛增,没人干活,这种情况导致英国劳动力损失惨重。

来源:法新社
没人能用,再不放宽措施,英国经济或许面临因人手不足出现短暂断裂。
更加戏剧性的是,英首相詹森现在的处境也不佳。
因为他本人于疫情期间在家办派对,结果现在被曝了出来。
带头违反自己一度宣布的疫情措施,没有任何说服力。
前天在詹森宣布躺平的国会现场,有议员呛声:“以上帝之名,你该走人了。”

所以大家评一评,就这种不管不顾,彻底共存局面,新加坡该学么?
能学么?
新加坡的抗疫方式,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相反,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总结出来的。
李显龙总理透露抗疫内幕;
“宁愿反应过度,不愿反应不足”
最近,海峡时报出了一本关于新加坡新冠抗疫历程的书。
其中有一个部分是对李显龙总理的采访。他透露了一些这两年来为人不知的抗疫内幕。
1)果断实施阻断期的背后:其实争议很大
以2020年4月的阻断期为例。
当时社区、客工宿舍病例开始激增,新加坡高层们碰头开大会,讨论抗疫措施。
其中关于封不封的争议最大:眼看着疫情扩散,新加坡应该马上封锁。
还是等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再说?

据说当天的讨论没有结果。
李显龙总理是最后拍板决定的人,他说: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我们就此打住,明天再见面讨论......如果我要采取行动,我宁愿反应过度,也不愿反应不足。”
If I'm going to act, I would rather overreact than underreact. “我是这么认为的,看当时的病例数字,显然是往糟糕的局面发展,所以我们要采取行动。等待是没有意义的。”

2)关于对疫情初期的口罩佩戴建议:早该改变立场
还记得疫情刚爆发那会,新加坡是建议不用戴口罩的。 总理坦言:
“我们应该早点改变立场,鼓励大家用可循环使用的口罩。”
“当初,新加坡对口罩的建议是基于世卫组织的早期建议,即戴口罩没帮助,还会让人产生虚假安全感。
那一会大家也都在抢购外科口罩,而新加坡那时暂未有足够的口罩储备给所有人用。”

3)应对危机:一定要冷静
李总理还提到自己在疫情高压阶段的个人生活,他会做一些冥想跟锻炼。
“面对新冠这样会起起落落的危机,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
“这场大流行是对所有新加坡人的一次严峻考验。”
“许多年后,我们的子孙或者曾孙问你在大流行的那段期间做了什么,我们可以平静且自豪地告诉他们‘我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回忆过去两年,新加坡在应对疫情这一方面并没有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做法。
有像中国一样截断疫情的果决。
也有像英美一样对经济的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