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下降 01

分析师指出,今年首三个季度数据显示,本地劳动市场处于全民就业状态。疫情渐消退、安全管理措施放宽、边境重开、经济复苏、劳动参与率提高及各行各业对人力需求大增等因素,让今年首10个月失业率处于低位。
我国失业率在10月份微幅下降,整体失业率为2.0%,已恢复至冠病疫情前水平。分析员认为,劳动市场持续紧缩,全民就业情况料将持稳至明年第一季。
人力部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整体失业率为2.0%,居民失业率为2.8%,公民失业率为3.0%。今年10月有6万7700名居民失业,其中6万零800人为公民。居民指的是公民和本地永久居民。
经过季节性调整,本地整体失业率在8月跌至1.9%,为过去六年最低水平;在9月微幅上升至2.1%,10月稍微好转。
今年首三个季度数据显示,本地劳动市场处于全民就业(full employment)状态。疫情渐消退、安全管理措施放宽、边境重开、经济复苏、劳动参与率提高及各行各业对人力需求大增等综合因素,让今年首10个月失业率处于低位。
全民就业也称为充分就业或完全就业,是指想要工作的人都受雇的就业情况。由于人们换工作等原因,失业率维持在1%至2%,而且没有就业不足的情况,就视为全民就业。
失业率低并非只限于新加坡,全球各国正逐步走出疫情阴影,其中东盟国家菲律宾的就业表现也非常亮眼。菲律宾国家统计局星期三早上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地的失业率降至4.5%,是自2019年10月以来表现最好的月份。
“新加坡的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市场实况,人力紧缩情况预料会持续至明年第一季。”
至于近期通货膨胀、利率走高、需求放缓等情况是否会影响劳动市场,宋生文认为年底及明年初仍有假期、佳节需求高等利好因素支撑,失业率会持稳一段时间。

冠病疫情暴发前的2018年和2019年,本地整体失业率平均为2.2%,居民和公民的平均失业率分别是3%和3.2%。
针对科技业裁员潮似乎没有反映在失业率上,就业相关数据向来会比实际市场发展情况滞后数个月,且相比全国水平,科技业的裁员所占比例小。
“科技业裁员可能较引人注目,但不会导致全国总就业人数产生重大变化。”
今年7月至11月中,科技公司裁退1270名本地雇员,其中八成属销售、营销及企业职能等非技术人员,七成未满35岁。
收入差距缩小 02

《2022年劳动力报告》预估数据显示,本地全职居民的名义收入中位数从去年的4680元增至今年的5070元,8.3%的增幅也比去年的3.2%高。即使计入通胀,实际增长有2.1%,高于去年的0.9%。此外,低收入雇员的收入和中位数相比的差距也缩减至18年来最小。
虽然通货膨胀攀高,本地全职雇员今年的收入还是继续增加,计入通胀后的实际收入中位数增长高于去年,达2.1%。同时,收入最低20%雇员的收入和收入中位数差距也缩减至18年来最小。
人力部星期四(12月1日)发表《2022年劳动力报告》预估数据显示,本地全职居民的名义收入中位数从去年的4680元增加到今年的5070元,8.3%的增幅也比去年的3.2%高。即使计入通胀,实际增长有2.1%,高于去年的0.9%。不过,还是低于2014年至2019年的平均每年3.8%。人力部解释,疫情前的通胀较低。
我国2011年至2021年的整体通胀平均是1.05%,今年的整体通胀预计达6%。
低收入雇员的收入和中位数相比,差距进一步缩小。今年收入最低20%雇员的收入实际增长4.8%,占收入中位数的比重从2021年的0.53增至今年的0.55,是2004年以来最高水平。

政府关注提升低薪雇员的薪金,通过劳资政三方的努力如渐进式薪金模式,我们取得了成果,低薪雇员的收入增长更为强劲。话虽如此,提升低薪工人有赖整个社会。”
在今年年底推出渐进式薪金标志,以及政府在2022年至2026年提供的渐进式加薪补贴计划,将能进一步协助低薪雇员涨薪。
居民就业率继续超越疫前水平。
虽然数据反映的是截至2022年6月本地走出疫情时的情况,但从趋势来看,接下来收入增长仍会超过通胀。
根据报告,本地居民就业率也继续超越疫情前水平,15岁及以上者就业率达67.5%,高于2019年6月的65.2%,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排名第三。
人力部也关注那些不在劳动队伍、觉得自己找不到工作而不愿求职的人。报告说,这类丧失信心的求职者(discouraged workers)从1万1600人减少至8900人。
由于经济增长、疫情相关的临时工作减少和劳动市场紧缺,从事合约或临时工的雇员比率从2021年的11.8%跌至11%。
同时,安全距离大使等临时工作减少,导致15岁以上居民劳动参与率略跌至70%。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力部预计劳动参与率的增长将放缓。
尽管劳动市场有所改善,经济仍可能受到通胀和地缘政治的影响。我们会继续密切留意发展,随时准备为有需要的公司和雇员提供协助。敦促所有人的转型中充分利用政府计划,建立具有可持续工资增长和弹性的劳动队伍。
收入增加 03

本地收入最低20%雇员的收入,2022年跟收入中位数相比差距18年来最小。实际收入中位数的增长虽然比去年高,达2.1%,但还是比疫情前来得低。
人力部12月1日发表劳动市场全年预估数据显示,本地雇员名义收入增长高于通胀,实际收入中位数的增长也从2021年的0.9%增至2.1%,但还是低于2014年至2019年的每年3.8%。人力部解释,疫情前的通胀较低。
不过,低收入雇员的实际收入增长比较高,达4.8%。低收入者跟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0.53增至0.55,达2004年以来最高,显示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居民失业率进一步下跌,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和技师(PMET)失业率下跌0.8个百分点至2.6%,非PMET失业率则下跌0.7个百分点达4.4%。
从事PMET相关工作的居民达64%,高于2021年的62%,显示劳动力教育程度较高,以及信息与通讯、金融与保险和专业服务等领域持续出现就业增长。
科技裁员潮 04

科技业近期出现的裁员潮或会缓解该领域泡沫高薪的情况,让科技业的增长更具可持续性。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在人力部发布劳动市场全年预估数据的记者会上说,即便出现裁员,科技领域薪金增长的中位数依然强劲。
一些业者和知情人士表示,他们认为国际间涉及许多科技公司的最新一轮裁员,实际上将消除这个行业人员高薪要求的泡沫。业内人士给予的反馈是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他们认为这会让未来的增长能更持久。

虽然出现裁员,科技领域的裁员人数和职位空缺相比是一比十,也就是每一名被裁者有10个工作机会等着他们。
贸工部日前发布数据,预测本地明年经济增长可能介于0.5%至2.5%。各领域就业机会将会不一。
其中,面向海外的领域如制造业和出口将会受到供应链限制和各国提高关税的影响,但住宿、旅游和展览相关行业则会增加招聘。
当局预计经济增长会出现疲软,不过新加坡预计不会陷入大规模紧急衰退。
促进就业 05

政府在2020年9月推出招聘奖励计划,鼓励雇主聘请更多本地雇员,截至今年2月,已有8万3000家企业通过这项计划,雇用70万9000名员工。
由于反应良好,这项计划四度延长至明年3月。然而,随着本地劳动市场情况改善,计划的津贴额度已逐渐减少,援助对象也转向长期失业、年长者、残障者及释囚。雇主每增聘一人,可获得相当于员工月薪首6000元的两成津贴,为期半年。
“ 疫情期间劳资政三方伙伴和人力部密切合作,一同落实各种措施,其中“新心相连”就业与技能配套,已提供超过16万个工作和提升技能机会。
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下,应继续推动经济转型,加强企业和雇员对冲击的抵御能力,企业也应通过再培训,来加强新加坡人核心团队,并提供灵活工作安排,吸引更多人如年长员工和看护者加入劳动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