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x relief
在全球税收转移中吸引投资者
当新的公司税规则在全球生效时,新加坡可能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赠款、贷款和信贷计划来留住跨国公司。但是,尽管政策制定者已就全球投资竞争加剧发出警告,但观察人士认为,该国有望保持领先地位。
虽然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 2.0 (BEPS) 计划的第二支柱可能会限制外国投资者的税收减免,但分析师告诉《商业时报》,新加坡的经济政策库中已经有大量的非税收激励措施。
他们补充说,它从基础设施到法治的既定优势也将继续赋予它优势。
在两周前的预算案辩论总结演讲中,财政部长劳伦斯·黄说,跨国企业 (MNE) 正在询问决策者新加坡可以提供什么来与成本更低的区域同行竞争,并在这些公司的母国提供“非常慷慨的激励方案”。
BEP 的第二支柱为年收入至少为 7.5 亿欧元(10.7 亿新元)的跨国企业集团设定了 15% 的最低有效税率。新加坡将从 2025 年起对此类跨国企业集团征收国内附加税,其中约有 1,800 家在新加坡。
Wong 说,受影响的公司可能会撤出新加坡,尤其是在其他国家“正在推出巨额补贴”以吸引投资者并将其公司带回国内的情况下。
他说,新加坡“将不得不审查和更新我们更广泛的经济发展计划以保持竞争力”,这将需要政府投入更多资金。
非税工具包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金融、房地产和经济学教授苏米特·阿加瓦尔 (Sumit Agarwal) 指出,其他国家可能会如何依靠低成本土地和劳动力“使交易变得甜蜜”——而“新加坡凭借其规模, 甚至不能做那种甜味剂”。
相反,新加坡现有的一系列计划包括赠款、贷款和共同资助,观察人士预计这些计划会得到加强。
德勤全球投资和创新激励负责人 Yvaine Gan 将赠款和贷款计划与税收激励一起列为新加坡“综合激励工具包”的关键组成部分。她补充说,这些好处“将留给那些继续从这些激励措施中看到价值的公司”。
Baker McKenzie Wong & Leow 的负责人 Jaclyn Ho 说:“我们预计政府将更多地利用能力建设赠款和共同资助或共同投资计划来支持新加坡的企业。”
分析师指出,除了适用于所有公司的计划之外,在各个司法管辖区,针对特定投资者量身定制的激励措施也很常见。
阿加瓦尔教授以现代汽车集团创新中心为例,该中心位于裕廊创新区,占地 44,000 平方米,是外国投资者获得急需土地的例子。
甘说,跨国公司可以谈判“修改现有激励方案或探索替代性非税收激励措施,例如赠款或人力便利计划”。
在人力方面,新加坡美国商会(AmCham)执行长雷先贤指出,新加坡一直在投资获取国际和国内人才。
她说,“我们看到的是,政府将与公司分担一些成本,以引进”技术等关键行业的合适人才。
税收调整
与此同时,一些税收措施仍有可能。毕马威合伙人 Harvey Koenig 指出,全球规则手册将继续允许税收减免,例如支出激励。
Baker McKenzie Wong & Leow 的 Ho 表示:“我们也不能排除引入新的财政工具,例如可退还的税收抵免。”
Koenig 补充说,这些“本质上是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可以在四年内转换为现金”。“为提高竞争力,新加坡应考虑引入可退税税收抵免,以瞄准研发 (R&D) 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项目等高价值活动。”
他指出,诚然,新加坡会发现它“难以匹敌”地区国家提供的廉价土地、个人所得税优惠和某些补贴。
但即使采用 BEPS 2.0,新加坡仍可以调整其税收制度,以跟上英国等发达司法管辖区的步伐,他补充说。他建议用更广泛的减税范围取代优惠税率,这些减税可以针对建筑物成本和知识产权资产等符合条件的费用申请。
整体配套
然而,归根结底,新加坡的做法不应该简单地“用其他东西取代税收激励”,美国商会的雷说。
她将税收激励称为“旧思维方式”,建议研究新加坡可以提供哪些投资者“根本不会从其他地方得到”——不是针对具体的胡萝卜,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投资目的地。
同样,华侨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Selana Ling 表示:“非税收的经济激励措施可能包括现金补助或实物间接财政援助,或对其他资源的优惠待遇:土地、人力、研发等。然而,重要的一点是新加坡的吸引力……必须是一个整体。”
在这方面,分析人士重申,新加坡具有显著优势,例如战略位置、知识产权保护、发达的基础设施和强大的法治。
星展银行经济学家 Chua Han Teng 表示,保持竞争力还涉及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和商业生态系统:“为了保持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新加坡的政策可能会继续提高技能,以加强其已经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使其具备国际市场所需的相关能力。业务,以及维持一个有利的创新生态系统。”
他期待更多“支持企业的政策以加强长期竞争力”,例如在数字化、可持续性、企业能力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等领域提供补贴和资金。
新加坡在该地区也有优势——亚洲仍然是跨国公司的重要市场。正如美国商会的 Lei 指出的那样,美国公司仍需要在该地区开展业务,而新加坡仍然是可靠的运营基地。
阿加瓦尔教授补充说:“新加坡在这种情况下的一大优势是,如果你看看附近地区,情况会更糟。”
阿加瓦尔教授表示,在亚洲“很难”找到高端投资目的地,他认为香港和韩国已经失去了作为该地区金融中心的光彩:“现在,几乎是东京和新加坡。”
“我们会看到上海和孟买出现,但他们落后了……新加坡不只是坐着说,‘哦,让我们等着他们赶上’。新加坡也在行动。”
何说,新加坡可以通过“解决在该国开展业务的高成本”的政策保持竞争力,例如投资于供应链弹性、数字连接和基础设施。
“如果这些政策得到战略部署并转化为长期成本节约,这些政策可能会继续帮助新加坡保持领先地位,”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