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是许多富裕人士眼中的避风港。(联合早报)
作者 许耀泉
在一般人看来,关于新加坡政府部门的新闻,除了枯燥,还可能有些难懂。
这当中有好几个原因,其中一个是政府发布的新闻稿多数充斥着让人觉得“有墨水”,但意思不清楚的字眼,句式一般也较长,要“秒懂”有些难度。
所以,当红蚂蚁看到一篇以大白话撰写的内政部声明时,还真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段抢眼的文字如下:
“报道引述的数字,来自一名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家私人研究公司工作的人士。我们不知道他或他的公司如何得出这项预测数据。2023年其余的新加坡公民权申请结果都还没确定。这个说法具有高度误导性,也没有可信的根据。拥有高净值财富不担保可以获得新加坡公民权。”

通篇声明句子短小精悍,透著一股讽刺意味。若不是官方文件必须注意语气,红蚂蚁觉得这份声明搞不好会直斥:
胡扯!你是哪门子的分析师,会未卜先知吗?

分析师接受本地媒体线上专访时声称,新加坡今年预料将吸引近3500富豪成为公民。(商业时报)
是哪位分析师让内政部舍弃官腔,还以“2023年其余的新加坡公民权申请结果都还没确定”直接打脸?
这人是伦敦投资咨询公司Henley & Partners新世界财富研究主管阿莫尔斯(Andrew Amoils),他在上周接受新加坡媒体线上专访时称,新加坡今年预料将吸引近3500名净资产数百万美元的富豪成为公民。
这则报道后来被好些新加坡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跟进报道,并纷纷指出,这些“新公民”估计每个人平均拥有至少600万美元(约800万新元)的可投资财富,还引述阿莫尔斯的话说:
“2023年预料会有3000名至3500名高净值人士,陆续成为新加坡公民,且他们大部分来自中国。”
问题是,相关的媒体报道没有解释阿莫尔斯的预测背后的理据,内政部也在声明中刻意指出这点。

近年来,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净值人士移居新加坡。(海峡时报)
会让新加坡内政部忍不住发声明驳斥,相信也是因为这个所谓的“预测”,很可能会让人们误以为新加坡公民权是高净值人士的囊中物,在社群之间引起分裂,加剧社会断层线。
声明的最后一段就指出,在处理新加坡公民权申请时,当局会考量一系列因素,包括申请者为新加坡带来的益处、在新加坡创建的企业、相关企业雇用的的新加坡公民人数、个人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的承诺。
换个角度想,或许正是因为当局对这个课题极为重视,才促成了这个语气直接,甚至有些不客气的郑重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