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新加坡 —— 一项突破性的抗衰老研究在新加坡杜克大学取得显著进展。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名为“Anti-IL-11”的药物,通过抑制与加速衰老相关的炎症因子IL-11,成功延长了小鼠的寿命,并显著改善了其健康状况。

在小鼠实验中,Anti-IL-11不仅显著延长了小鼠的寿命,还降低了癌症风险,改善了视力和肌肉功能。这一发现为未来的抗衰老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7月11日,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结果摘要》显示,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3.3岁,预计到本世纪70年代末,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将超过18岁以下人口数量。在这一背景下,抗衰老药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家们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发现了调控寿命的关键信号机制,如ERK、STK11、AMPK、mTORC1及IGF1-胰岛素模块等。这些机制在衰老过程中往往受到干扰,导致线粒体功能衰退、炎症反应加剧及细胞老化等衰老标志的出现。
研究团队特别关注了IL-11这一炎症因子。研究发现,IL-11在小鼠体内随年龄增长而上调,并通过调控ERK-AMPK-mTORC1信号通路,对细胞、组织乃至整个机体的衰老过程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发现不仅在动物模型中得到了验证,也在老年人群体中观察到了相似的IL-11表达上调现象。
为验证IL-11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团队在小鼠中实施了Anti-IL-11抗体治疗。结果显示,在相当于人类55岁高龄的老年小鼠中,经过25周的治疗,这些小鼠的新陈代谢、肌肉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衰老生物标志物减少,身体虚弱状况得到缓解。更为显著的是,雄性小鼠寿命延长了22.4%,雌性延长了25%,平均延长了24.9%。
尽管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小鼠模型,科学家们也谨慎指出,其在人类中的效果尚需通过更多深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然而,一项针对肺部疾病的Anti-IL-11早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这有望为揭示IL-11抑制在老年人衰老病理中的作用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推动抗衰老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这项研究不仅为抗衰老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未来的健康老龄化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推进,Anti-IL-11药物有望成为人类抗衰老治疗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