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外国女游客,刚刚在新加坡被判锒铛入狱了!
媒体报道,8月20日,她和丈夫一起来金沙商场的LV专卖店购物,但丈夫并没有给自己买东西,而是给自己买了枚戒指。于是,她心生嫉妒,想着既然丈夫不卖给自己,那就自己给自己捞一把。

图源:滨海湾金沙
她向店员提出要试戴一款手链,然后趁着店员不注意,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门店......
一开始,店员并没有发现她的异常。一直到当天晚些时候,门店经理在清点库存时,发现有条手链不见了,查看监控电眼后才发现女子的犯罪行为。
经理随之报警,事发后手链物归原主。在星期一(8月26日)早上通过视频会议出庭女子认罪,但最终还是被判坐牢五天。

示意图
虽说新加坡治安全球数一数二,但“低犯罪率不代表无犯罪”。不过,在新加坡,警方似乎破案效率还不错。 从2012年起在全岛铺设电眼后,至2021年,警方借助这些闭路摄像机画面共侦破了5000多起案件!


网上时不时就能搜到这类新闻 电眼保护了新加坡的安全。然而,在这电子网络时代,随处可见的电眼,也给新加坡带来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号:
监控之城(国)


来源:彭博社&Java Films
“新加坡,被监控着的城市”
新加坡 2019年,一份数据让整个新加坡震惊。科技资讯网站Comparitech.com针对全球120个城市的调查发现,新加坡共有8万6000台公共电眼。
当时,新加坡人口只有564万人。算下来的话,也就是每1000人就得面对超过15台公共电眼。
这也让新加坡在全球最受监视城市排行榜上,排名第11位。

图源:The Hill
而这个比例在差不多10年左右很可能要翻倍。 新加坡警察部队在2021年就公开说了,到了2030年代中期,警方计划将现有的警用电眼数量,增加到超过20万个。
届时,如果按照现有人口估算的话,每1000名新加坡人,面对的电眼数量将直接暴涨到33个!
要知道,新加坡只是个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国(其中还有约3%为原始森林),这个密度绝对可以说是惊人了!

图源:海峡时报
在新加坡,我们现在就能在各种场合,看到各式各样的电眼存在的痕迹。比如组屋的公共空间里:

图源:海峡时报
电眼存在于各处停车场里,不管是室内的还是露天的:

图源:Todayonline
它遍布全岛的小贩中心,你无所遁形:

图源:早报
随随便便走在路上,抬头一看往往就能发现一个摄像头:

图源:路透社
就是在巴士上,也逃不过:

图源:AsiaOne
摄像头还存在于一些相对隐秘的校园图书馆里,“监管”着里面的人的一举一动: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夸张的场景是,有人某天在新加坡吃饭,不经意抬头时惊讶的发现,自己目视所及之处,居然有1、2、3......一共8个摄像头!可以说是全方位毫无死角!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些电眼,即使你在家中,但要是站在窗户旁做一些不文明的行为,都能清楚拍到你的身影。

被拍到乱扔烟头的垃圾虫,图源:NEA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有些地方的摄像头,其实并不归属于警方,而是商家和私人为了自己安全需要自行安装的......真实数字只会更多。
可以说,在新加坡生活,只要出了门,就很可能是毫无秘密可言。
事实上,不仅是新加坡政府部门主动加装电眼,他们也鼓励私人这么做。
去年,新加坡建屋局在面对媒体询问时表示,组屋住户现在无需再寻求其批准即可在家中安装面向走廊的闭路电视摄像头了。他们只需要避免让摄像头面向另一单位的门窗就行。(组屋外也是不能自行安装的哈)

另一方面,因为去年新加坡多家幼儿园频频爆出老师虐待孩童的事件。
因此,新加坡幼儿培育署也公布了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
新加坡所有学前教育机构都必须安装闭路电视。
截至6月26日,约97%的幼儿园以及所有政府资助的婴幼儿早期介入中心都已完成安装。

图源:早报
有人说,在监控无处不在的时代,新加坡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型的《楚门的世界》?在新加坡生活的我们,或许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楚门。
新加坡人暧昧的态度
新加坡 虽然处处都受着监控,但新加坡人的态度却相当令人感到玩味:支持,但不完全支持。
2021年,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人总体上是支持政府在公共场所进行某种形式的监控的。
只有当监控的是电邮等私人空间、而且是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他们就不乐意了。

来源:早报
具体来看,约有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有权在公共场所对人们进行视频监控,但涉及到网上信息交换活动如电邮的监控权,只有略微超过25%同意政府这么做。
另外一个很有趣的结果是,越是年长和较不富裕的群体,就越有可能支持政府的监控行为。

图源:ChinaPress
上述调查似乎表明了这么一个重点:以破案之名使用科技,在很大程度上似乎能让人民接受。
然而,一旦“过了头”,就会让人感觉活在一个被监视的城市里。这会让新加坡人感到不适。
新加坡人对过度监控说不!
新加坡人对于受监控如此暧昧又界限分明的态度,让椰子不禁想起了几年前新加坡抗疫期间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在新加坡的小伙伴都知道,新加坡政府研发了一款名叫“合力追踪(Tracetogether)”的应用程序,用来快速辨认可能与新冠确诊者有密切接触的人,指导政府的防疫工作。
因此,这个APP一经推出,覆盖率一路直线上升。

就是这么个玩意,图源:CNA
一开始,政府信誓旦旦地表示,“合力追踪”数据的只会用在防疫工作,并且“再三保证”它是私密的。
然而,在2021年1月举行的国会辩论中,时任内政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政务部长陈国明却这么说:
在新加坡的刑事诉讼法下,警方有权索取任何数据,包括“合力追踪”数据,以用作刑事调查。

图源:8视界
这瞬间引起了全岛热议......之前,在请愿网站上有人发动的“不愿穿戴Tracetogether追踪器”的联署,最终一路集结了55000多人的支持。

来源:change.org
在汹涌的舆论下,主管新加坡智慧国计划的外交部长维文医生(也是做出合力追踪数据不会公开的人),在陈国明发言的第二天紧急在国会上向公众做出澄清表示,截至到那会,只有一起谋杀案的调查动用到“合力追踪”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