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母亲在乌节路上派发传单的事情,引起了不少新加坡人的注意。
她并不是像大部分人一样派发的是广告,而是希望寻找善心人士为他的孩子捐献肝脏!

在接受本地媒体《8视界新闻网》采访时,这名母亲李美云表示,她和现年15岁的儿子都是新加坡永久居民。
早在儿子5岁时,他就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确诊为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才能继续活下去。
于是,在儿子8岁那年,这名母亲捐献了肝脏完成了手术。

图源:8视界
原以为孩子从此就能摆脱病魔,但不成想,就在去年,他又被确诊患上了名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自身免疫性肝炎,需要第二次进行肝脏移植!
更糟糕的是,孩子身上还有食道筋脉曲张的问题,一旦发作就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医院的诊断书,图源:Give.asia
再加上李美云已经捐献一次无法再给孩子进行肝脏捐赠,从去年4月开始,母子二人就一直苦苦寻找好心人,但至今依旧无果。
不仅是寻找肝脏捐赠者有难度,手术费用也是压在这个家庭身上的一座大山。
李美云透露,换肝手术本身就要12万5000新币,再加上要支付给捐献者的33000新币,他们需要准备大约16万新币。

图源:Give.asia
但为了照顾孩子,原本在新加坡有一份工作的李美云早已辞职,现在整个家就只有孩子做着技术工作的她的丈夫维持一切开销。
现在,全家的积蓄已经用完,因此他们也不得不在众筹平台Give.asia上展开众筹获得医药费。

来源:Give.asia
迄今为止,平台已经为这个家庭一共筹得了大约7万新币,至少有1300多人慷慨解囊。
不少人在捐款后留言,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加油打气。

新加坡的医疗虽然优质,在全球多项榜单中名列前茅,但并不免费。医药费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确实压力巨大......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
为了让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新加坡医疗体系实行的分级转诊制度。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都是去综合诊疗所Polyclinic或者家庭医生式诊所GP Clinics看病。

图源:streetdirectory
如果病人的问题在诊所诶得不到解决,这时候就需要诊所医生写推荐信,将病人送去综合性医院向专科医生进行求助。

图源:CNA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有一些特殊的专科医院,例如新加坡癌症中心、新加坡传染病中心供有这类需求的人“对症下药”。

说白了,就是患者得了小病最好先去诊所,大病才去医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没有在社区医院或诊所拿到医生开具的转诊证明就直接跑到综合医院就诊,那么看病的全部花销就只能自行承担!(很贵很贵!!!)

新加坡公立医院VS私立医院
公立医院承担了新加坡大部分的医疗需求,医疗费用的补贴也都是在公立医院,看病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但是,因为看诊人数太多,某些治疗或者检查项目在公立医院需要排队,等待时间比较长,可能长达数十天到数月。若非急诊,一般也不会接受walk-in的病患。

图源:海峡时报
而私立医院患者相对更少,候诊时间短,可以自己选择医生。
另外,私立医院不仅能提供高端的服务和一流的环境,医院的医疗水平也是在线的,里面的很多医生很多都有在公立医院从业的经历,或本身就是来私立医院兼职的!
缺点就是,私立医院的收费会比公立医院贵不少......

新加坡私立医院之一的鹰阁医院,图源:shutterstock
新加坡看病费用
在新加坡,普遍情况下最便宜的看诊场所是综合诊疗所。
由政府出资建立,在这里看病咨询费只要14新币(成年公民),再加上政府贴补的各种药,小痛小热可能只需要20-30新币。

家庭式医生诊所的收费则比综合诊疗所更贵一些,看诊费一般在15-30新币不等(根据医生的年资他们会有不同的收费标准)。
总的看下来,大概30-50新币左右就能看完病。

图片来自网络
而公立医院看急诊或专科的费用相对更高,除去政府补贴之后个人支付一般也超过100新币。
综合起来看,费用由贵到便宜排列:私立医院> 公立医院 > 家庭式医生诊所> 综合诊疗所 > 校内医院。
不过,对于外国人来说,因为他们无法得到政府的补贴,所以在综合诊疗所内看病其实也未必更便宜......

图源:Picasa
很多人都说,在新加坡看病又贵等的时间又久,但其实政府是希望你们先去诊所看看,要是情况真的很严重,再由医院接手治疗。
如果真的情况危急,新加坡医院内的资源,基本上一定是为这些人倾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