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母親在烏節路上派發傳單的事情,引起了不少新加坡人的注意。
她並不是像大部分人一樣派發的是廣告,而是希望尋找善心人士為他的孩子捐獻肝臟!

在接受本地媒體《8視界新聞網》採訪時,這名母親李美雲表示,她和現年15歲的兒子都是新加坡永久居民。
早在兒子5歲時,他就被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確診為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需要進行肝臟移植才能繼續活下去。
於是,在兒子8歲那年,這名母親捐獻了肝臟完成了手術。

圖源:8視界
原以為孩子從此就能擺脫病魔,但不成想,就在去年,他又被確診患上了名為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的自身免疫性肝炎,需要第二次進行肝臟移植!
更糟糕的是,孩子身上還有食道筋脈曲張的問題,一旦發作就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醫院的診斷書,圖源:Give.asia
再加上李美雲已經捐獻一次無法再給孩子進行肝臟捐贈,從去年4月開始,母子二人就一直苦苦尋找好心人,但至今依舊無果。
不僅是尋找肝臟捐贈者有難度,手術費用也是壓在這個家庭身上的一座大山。
李美雲透露,換肝手術本身就要12萬5000新幣,再加上要支付給捐獻者的33000新幣,他們需要準備大約16萬新幣。

圖源:Give.asia
但為了照顧孩子,原本在新加坡有一份工作的李美雲早已辭職,現在整個家就只有孩子做著技術工作的她的丈夫維持一切開銷。
現在,全家的積蓄已經用完,因此他們也不得不在眾籌平台Give.asia上展開眾籌獲得醫藥費。

來源:Give.asia
迄今為止,平台已經為這個家庭一共籌得了大約7萬新幣,至少有1300多人慷慨解囊。
不少人在捐款後留言,給這個「不幸」的家庭加油打氣。

新加坡的醫療雖然優質,在全球多項榜單中名列前茅,但並不免費。醫藥費對於一些家庭來說,確實壓力巨大......
新加坡的醫療體系
為了讓醫療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新加坡醫療體系實行的分級轉診制度。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人有個頭疼腦熱什麼的,都是去綜合診療所Polyclinic或者家庭醫生式診所GP Clinics看病。

圖源:streetdirectory
如果病人的問題在診所誒得不到解決,這時候就需要診所醫生寫推薦信,將病人送去綜合性醫院向專科醫生進行求助。

圖源:CNA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一些特殊的專科醫院,例如新加坡癌症中心、新加坡傳染病中心供有這類需求的人「對症下藥」。

說白了,就是患者得了小病最好先去診所,大病才去醫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病人沒有在社區醫院或診所拿到醫生開具的轉診證明就直接跑到綜合醫院就診,那麼看病的全部花銷就只能自行承擔!(很貴很貴!!!)

新加坡公立醫院VS私立醫院
公立醫院承擔了新加坡大部分的醫療需求,醫療費用的補貼也都是在公立醫院,看病價格相對比較便宜。
但是,因為看診人數太多,某些治療或者檢查項目在公立醫院需要排隊,等待時間比較長,可能長達數十天到數月。若非急診,一般也不會接受walk-in的病患。

圖源:海峽時報
而私立醫院患者相對更少,候診時間短,可以自己選擇醫生。
另外,私立醫院不僅能提供高端的服務和一流的環境,醫院的醫療水平也是在線的,裡面的很多醫生很多都有在公立醫院從業的經歷,或本身就是來私立醫院兼職的!
缺點就是,私立醫院的收費會比公立醫院貴不少......

新加坡私立醫院之一的鷹閣醫院,圖源:shutterstock
新加坡看病費用
在新加坡,普遍情況下最便宜的看診場所是綜合診療所。
由政府出資建立,在這裡看病諮詢費只要14新幣(成年公民),再加上政府貼補的各種藥,小痛小熱可能只需要20-30新幣。

家庭式醫生診所的收費則比綜合診療所更貴一些,看診費一般在15-30新幣不等(根據醫生的年資他們會有不同的收費標準)。
總的看下來,大概30-50新幣左右就能看完病。

圖片來自網絡
而公立醫院看急診或專科的費用相對更高,除去政府補貼之後個人支付一般也超過100新幣。
綜合起來看,費用由貴到便宜排列:私立醫院> 公立醫院 > 家庭式醫生診所> 綜合診療所 > 校內醫院。
不過,對於外國人來說,因為他們無法得到政府的補貼,所以在綜合診療所內看病其實也未必更便宜......

圖源:Picasa
很多人都說,在新加坡看病又貴等的時間又久,但其實政府是希望你們先去診所看看,要是情況真的很嚴重,再由醫院接手治療。
如果真的情況危急,新加坡醫院內的資源,基本上一定是為這些人傾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