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猴痘在当地传播,新加坡已为高风险医护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安排了疫苗接种,并加强了多项检测措施。据悉,今年至今,新加坡共确诊了14起西非株猴痘病例,多数为年轻患者,病情均较轻微,无重症或死亡病例,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于9月4日主持了卫生部记者会,详细介绍了政府针对猴痘的防控策略。

图源:FACEBOOK
王乙康提到,猴痘主要通过密切身体接触传播,目前的传染数为1.3,远低于流感或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的传播速度,官方认为它是可控的,不太可能像新冠病毒那样引发大规模传播,因此,公众目前无需接种疫苗或佩戴口罩。
有研究表明,曾接种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有一定的免疫力,由于新加坡在1981年初之前为新生婴儿接种天花疫苗,这意味着45岁及以上的本地居民感染猴痘的风险较低。
猴痘尚在控制内 民众无需过多担心
自2019年当地发现首例猴痘病例以来,均为病情较轻的西非株猴痘,新加坡卫生部已为在国家传染病中心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疫苗接种,作为预防措施。同时,根据全国免疫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为猴痘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接触后14天内接种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王乙康强调,尽管加强了港口和机场的检测与隔离措施,但公众感染猴痘的概率仍然较低,目前无需全民接种。关于猴痘通过空气传播的证据尚不明确,即便如此,也不会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卫生部不会要求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
当局也会根据最新医疗建议评估措施,不排除在公共交通和拥挤场所要求戴口罩。目前,新加坡不会重启大规模的“合力追踪”项目,而是针对个别确诊患者进行接触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将被送往隔离中心,隔离期为21天。

图源:FACEBOOK
对于计划前往非洲以外地区的本地居民,新加坡卫生部暂未发出旅游警告,也不建议接种猴痘疫苗。麦锡威解释,其他国家的输入性猴痘病例并未在当地引发传播,但外出时仍需注意个人卫生。
确诊病例将被隔离至定点医院治疗
为遏制猴痘病毒在本地的传播,一旦发现确诊病例,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将被送往国家传染病中心等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隔离,隔离期可能长达21天。入境旅客需报告与猴痘相关的症状和旅行史,若旅客出现发烧、皮疹等疑似猴痘症状,现场医疗人员将立即对其进行评估,如有必要,疑似患者将被引导至医疗机构进行更深入的检测和治疗。

图源:FACEBOOK
成人疑似病例将在国家传染病中心接受检测并实施隔离,一旦确诊,将继续隔离直至不再具有传染性;儿童疑似病例则会被送往竹脚妇幼医院,而同一家庭的家长和儿童病例将在国大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国家传染病中心下属的国家公共卫生实验室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试方法,对皮肤病变样本进行猴痘病毒检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证明其准确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目前不建议使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来诊断猴痘。
王乙康表示,猴痘虽然麻烦,但可应对,呼吁民众不必过分担忧。他指出,猴痘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们对此有所担忧是正常的,但我们应根据猴痘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麦锡威和何正杰也强调,随着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我们将对猴痘传播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将根据情况调整防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