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猴痘在當地傳播,新加坡已為高風險醫護人員和密切接觸者安排了疫苗接種,並加強了多項檢測措施。據悉,今年至今,新加坡共確診了14起西非株猴痘病例,多數為年輕患者,病情均較輕微,無重症或死亡病例,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於9月4日主持了衛生部記者會,詳細介紹了政府針對猴痘的防控策略。

圖源:FACEBOOK
王乙康提到,猴痘主要通過密切身體接觸傳播,目前的傳染數為1.3,遠低於流感或新冠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的傳播速度,官方認為它是可控的,不太可能像新冠病毒那樣引發大規模傳播,因此,公眾目前無需接種疫苗或佩戴口罩。
有研究表明,曾接種天花疫苗的人群對猴痘有一定的免疫力,由於新加坡在1981年初之前為新生嬰兒接種天花疫苗,這意味著45歲及以上的本地居民感染猴痘的風險較低。
猴痘尚在控制內 民眾無需過多擔心
自2019年當地發現首例猴痘病例以來,均為病情較輕的西非株猴痘,新加坡衛生部已為在國家傳染病中心工作的醫護人員提供免費疫苗接種,作為預防措施。同時,根據全國免疫專家委員會的建議,為猴痘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在接觸後14天內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王乙康強調,儘管加強了港口和機場的檢測與隔離措施,但公眾感染猴痘的機率仍然較低,目前無需全民接種。關於猴痘通過空氣傳播的證據尚不明確,即便如此,也不會成為主要傳播途徑。因此,衛生部不會要求健康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
當局也會根據最新醫療建議評估措施,不排除在公共運輸和擁擠場所要求戴口罩。目前,新加坡不會重啟大規模的「合力追蹤」項目,而是針對個別確診患者進行接觸者追蹤,密切接觸者將被送往隔離中心,隔離期為21天。

圖源:FACEBOOK
對於計劃前往非洲以外地區的本地居民,新加坡衛生部暫未發出旅遊警告,也不建議接種猴痘疫苗。麥錫威解釋,其他國家的輸入性猴痘病例並未在當地引發傳播,但外出時仍需注意個人衛生。
確診病例將被隔離至定點醫院治療
為遏制猴痘病毒在本地的傳播,一旦發現確診病例,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將被送往國家傳染病中心等專業醫療機構進行必要的檢測和隔離,隔離期可能長達21天。入境旅客需報告與猴痘相關的症狀和旅行史,若旅客出現發燒、皮疹等疑似猴痘症狀,現場醫療人員將立即對其進行評估,如有必要,疑似患者將被引導至醫療機構進行更深入的檢測和治療。

圖源:FACEBOOK
成人疑似病例將在國家傳染病中心接受檢測並實施隔離,一旦確診,將繼續隔離直至不再具有傳染性;兒童疑似病例則會被送往竹腳婦幼醫院,而同一家庭的家長和兒童病例將在國大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國家傳染病中心下屬的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將採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測試方法,對皮膚病變樣本進行猴痘病毒檢測。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缺乏足夠的數據證明其準確性,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目前不建議使用快速檢測試劑盒來診斷猴痘。
王乙康表示,猴痘雖然麻煩,但可應對,呼籲民眾不必過分擔憂。他指出,猴痘是一種新出現的病毒,人們對此有所擔憂是正常的,但我們應根據猴痘的特點採取相應措施。麥錫威和何正傑也強調,隨著醫學證據的不斷積累,我們將對猴痘傳播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將根據情況調整防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