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民众担忧身份证号码公开会引发不良后果”之事,新加坡当局召开记者会,说明事件源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失误,并再次就事件道歉。同时,政府重申要改变人们把身份证号当作身份验证的做法,减少被盗用的风险,必须坚定淘汰现有的不当使用方式。

图源:FACEBOOK
主动道歉并不意味着停止身份证号公开
12月19日,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和财政部就不再隐藏身份证号码事件召开记者会。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重申,政府在这件事上的出发点是要改变人们把身份证号当作身份验证的做法,减少被盗用的风险。
杨莉明表示,身份证的主要用途是识别身份,把身份证号当作身份验证的做法存在风险,必须改变。政府不会一夜之间做出巨大调整,但必须坚定地逐步淘汰现有的不当使用方式,并且尽快这么做。

图源:FACEBOOK
她强调,政府意识到要保护人民,就必须采取谨慎的沟通方式;政府原以为可以循序渐进地与公众沟通,但企业管制局公开了一些人的完整身份证号码,打乱了原有的节奏和计划也引发人们担忧,因此政府如今会加快宣导步伐。
据悉,两位部长在记者会上,至少五次就事件引发的担忧道歉,并说明了改变现有身份证号使用方式的必要、政府推进这一调整的原定计划,以及此次事件的缘由。
事实上,身份证号的主要作用是个人识别,和姓名一样不是秘密。不过,身份证号过去几年普遍地用于验证身份,这个做法并不妥当,因为未经授权者可能滥用民众的身份证号获取信息。
另外,隐藏部分的身份证号,例如身份证号的最后几个数字,这会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认为只要隐藏部分身份证号就很安全,实际上只要从身份证号的部分数字,就能简单地推算出完整的身份证号码。
由此可见,当局政府正在改变上述现状,淘汰以身份证号作为身份验证的做法,以及不再通过使用隐藏的身份证号码来获得虚假的安全感。同时,政府必须循序渐进地做出调整,努力协助新加坡人了解当中风险,趁着问题还可控时,及早着手处理。
身份证号将逐步丧失身份验证功能
根据此前的计划,政府是准备先在内部系统中,停止以身份证号码作为密码或身份验证,以及停止隐藏部分身份证号。新做法可从新推出的服务开始,并逐渐在其他服务更新时也实行。
在私人领域方面,政府打算在作出改变前,先在明年展开公众咨询。让公众明白,身份证号码本身并不是解锁器,除非它被当作验证身份的方式,否则它只是一个识别方式。若有人获得了身份证号码,就像只是知道了这个人的姓名,若身份证号不用以验证身份,就无法登录任何账户。
然而,根据《个人资料保护法令》,身份证号码属于个人资料。政府的立场是:这些资料只能用作识别个人身份,不应用于验证身份。那么身份识别和身份验证有何区别?简单的讲,“身份识别”,就是让人知道你是谁。身份证号码就好比姓名,具备识别身份的功能,但又比姓名更加独一无二,因为同名同姓者不少,身份证号码不可能重复。

图源:Reuters
而“身份验证”则是向对方证明你就是你现在的身份,必须经过身份验证,才能获取各种信息、服务、权限。但作为识别身份的工具,个人身份证号码也和姓名一样,不属于完全机密资料,也总会有人能掌握我们的身份证号码。
因此,它不适合用来进行身份验证。但是政府发现如今越来越多机构组织会要求客户以身份证号码来验证身份,一通过验证就可获取一些个人私密的资料如医疗记录、银行账目等等。其实要验证身份,不应使用身份证号码,而应该通过不容易猜测的密码、密码生成器、面部识别等其他方式来进行。
此外,在识别身份时,只有需要高度精准的情况,如到医院接受治疗或获配处方、到酒店办理入住、申办手机,才需要提供完整身份证号码识别身份,如患者必须确保医生不会因为搞错身份而开错药。
一般情况如商家抽奖活动、注册为商场会员,兑换礼券等等,无需要求完整身份证号码来识别身份。业者应该采用其他的替代验证方式,如索取客户的电邮地址、手机号码,来识别客户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