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虽然钱到手越来越多,但在新加坡生活的我们似乎比十年前……更穷了?
这不是错觉,外媒报道,这是在过去十几年里,新加坡已经发生的事实!
贫富差距指数已达70!
瑞士银行(UBS)《2024年全球财富》用数据证明,这并非是新加坡“贵”生活下的错觉!
基尼指数用于衡量一个地区的贫富差距水平,相比较2008年的57,新加坡在2023年的基尼指数已经达到了70,贫富差距扩大幅度达到22.9%!
相比较之下同期的香港却甚至缩小了5.9%至63,而韩国更是大幅缩小8.1%至57。

(图源:网络)
穷还是富,其实并不是绝对数值,往往是通过比较产生的一种体感。
你会怀念2010年之前的新加坡生活吗?大部分的答案或许会是“Yes!”
那一年消费税(GST)只有5%,一间环境尚可的组屋普通房月租只要500新,一顿鸡饭3块钱,普通汽车的拥车证不过1万新币出头。
但让我们怀念的真正原因,并非上涨的绝对价格!而是我们虽然收入看似增加,却变得越来越不敢消费,而那些曾经认为可以享受的消费,越来越不可负担。


(世界变了,甚至连咖啡摊都开始收消费税和服务费?)
居高不下的房价、拥车成本,继续攀升的新加坡财富指数、股市行情,这个世界仿佛一再提醒我们,新加坡的消费和需求仍然旺盛,只是有些人被这辆豪华列车呼啸着落下。
这便是贫富差距加大带来的最直接的体感——消费降级。

在瑞士银行(UBS)的《2024年全球财富》报告中显示,新加坡本地以美元计算的百万富翁人数已经达到33万3204人。
每个成人的平均财富达到大约39万8000美元,在全球排行榜上名列第八。

图源:早报
国家富了,我们穷了?
可为什么国家更富了,我们却感觉自己变穷了?因为富豪人数的增加大多来自海外进入,而非本地中产的财富积累。
根据MAS估计,新加坡家族理财室的数量从2020年的400家,两年内快速增加到1100家,其中80%的资金增长来自海外。

图源:早报
但这些资金却并没有全部投资到本地的实体经济,大部分还是作为避险资金存在,甚至很多只是开设了公司而钱却并没有真的到位。
可虽然钱不来,却挡不住人来了要买买买花花花的消费热情:豪宅、名车、高尔夫俱乐部、高档KTV、游艇……高档奢侈品消费无法刺激本地经济,投资资金缺位也无法推动实体或金融行业。

(豪华邮轮在新加坡的码头停泊,图源:图虫创意)
甚至还从高档私宅慢慢波及到了普通住宅的售价及租金,拥车证等稀缺物的价格也节节攀升。
富豪正在加速进入香港?
彭博社预计2024年香港将迎来200名高净值人士的回归,香港政府在家族理财室的税收减免、居留签证和审批方面的政策已经放开。
部分富豪表示,只要短短两周时间就能在香港开设一家家族理财室,这样的效率和便捷程度实在太棒了!

图源:路透社
可与之相反的却是,不同于此前积极欢迎的态度,新加坡在这场全球争夺富豪战中,却开始强势说No!甚至有越来越严格的趋势!
30亿新元(22亿美元)洗钱案余波未平,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在制定为客户开户过程中如何审查资金来源的最佳方案。总理黄循财在6月底宣布,新加坡将推出首个国家资产追回策略,包括:
剥夺犯罪分子的非法资金和资产;
消除他们在这里洗钱的金融利益;
把资产归还受害者。

这意味着富豪们在开设家庭理财室的时候,会面临更多私人问题的审核,而很多富豪并不喜欢干预和审查,这也意味着香港将成为他们的未来的首选。
近期有两位想要开设家族理财室的富豪表示,在新加坡申请税收优惠时遭到了拒绝,因此他们准备转而在香港开设家族理财室。

但显然,新加坡有自己的调整节奏和策略:新加坡欢迎富豪,但更欢迎能为实体经济、金融领域、就业环境、综合国力等方面助力的富豪。
而除了对富豪们越审越严格的策略外,为了快速缩小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执行越穷越补贴的另一手政策。
简而言之就是:发钱!越穷越发钱!

(图源:新加坡财政部)
2023年新加坡本地居民平均每人获得6371新币的政府转移补贴,比2022年的5859新币高本地去年所有居民住户(包括家中没有就业人士的住户)的每名成员平均获得6371元的政府转移补助,比2022年的5859元增长8.7%。
而一房和二房式组屋的住户获得的补贴最多,每人平均可获得1万3623元的补贴,比三房式组屋住户多出将近一倍!
发钱继续发钱!在2024年8月,预计约150万成年新加坡国民还将最高获得850新币的补助。财政部更是发文表示,2024财年消费税补助券的计划总额为14亿元,比上个财年增加2亿元。

图源:早报
新加坡一直自有自己的节奏和步调,疫情爆发后快速调整政策,短短三年就创造了国家奇迹,在世界还未从疫情的艰难度日中走出,新加坡已经在2020年到2023年之间实现了GDP绝地反弹。

(图片来源:世界银行)
如今的新加坡其实已经基本完成了疫情混战期的富人流动布局,而当下政府更希望能拉动本地实体消费,而非单纯的账面金融资产的数值。
一边对非法热钱打击、对富豪进驻新加坡限制审查,一边对国民增加补贴、就业,政府虽不言明却一直在缩小贫富差距的路上行动,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
新加坡仍然是全世界最贵的国家之一,但对于国民来说,却似乎“不那么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