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會產生一種錯覺?雖然錢到手越來越多,但在新加坡生活的我們似乎比十年前……更窮了?
這不是錯覺,外媒報道,這是在過去十幾年裡,新加坡已經發生的事實!
貧富差距指數已達70!
瑞士銀行(UBS)《2024年全球財富》用數據證明,這並非是新加坡「貴」生活下的錯覺!
基尼指數用于衡量一個地區的貧富差距水平,相比較2008年的57,新加坡在2023年的基尼指數已經達到了70,貧富差距擴大幅度達到22.9%!
相比較之下同期的香港卻甚至縮小了5.9%至63,而韓國更是大幅縮小8.1%至57。

(圖源:網絡)
窮還是富,其實並不是絕對數值,往往是通過比較產生的一種體感。
你會懷念2010年之前的新加坡生活嗎?大部分的答案或許會是「Yes!」
那一年消費稅(GST)只有5%,一間環境尚可的組屋普通房月租只要500新,一頓雞飯3塊錢,普通汽車的擁車證不過1萬新幣出頭。
但讓我們懷念的真正原因,並非上漲的絕對價格!而是我們雖然收入看似增加,卻變得越來越不敢消費,而那些曾經認為可以享受的消費,越來越不可負擔。


(世界變了,甚至連咖啡攤都開始收消費稅和服務費?)
居高不下的房價、擁車成本,繼續攀升的新加坡財富指數、股市行情,這個世界仿佛一再提醒我們,新加坡的消費和需求仍然旺盛,只是有些人被這輛豪華列車呼嘯著落下。
這便是貧富差距加大帶來的最直接的體感——消費降級。

在瑞士銀行(UBS)的《2024年全球財富》報告中顯示,新加坡本地以美元計算的百萬富翁人數已經達到33萬3204人。
每個成人的平均財富達到大約39萬8000美元,在全球排行榜上名列第八。

圖源:早報
國家富了,我們窮了?
可為什麼國家更富了,我們卻感覺自己變窮了?因為富豪人數的增加大多來自海外進入,而非本地中產的財富積累。
根據MAS估計,新加坡家族理財室的數量從2020年的400家,兩年內快速增加到1100家,其中80%的資金增長來自海外。

圖源:早報
但這些資金卻並沒有全部投資到本地的實體經濟,大部分還是作為避險資金存在,甚至很多只是開設了公司而錢卻並沒有真的到位。
可雖然錢不來,卻擋不住人來了要買買買花花花的消費熱情:豪宅、名車、高爾夫俱樂部、高檔KTV、遊艇……高檔奢侈品消費無法刺激本地經濟,投資資金缺位也無法推動實體或金融行業。

(豪華郵輪在新加坡的碼頭停泊,圖源:圖蟲創意)
甚至還從高檔私宅慢慢波及到了普通住宅的售價及租金,擁車證等稀缺物的價格也節節攀升。
富豪正在加速進入香港?
彭博社預計2024年香港將迎來200名高凈值人士的回歸,香港政府在家族理財室的稅收減免、居留簽證和審批方面的政策已經放開。
部分富豪表示,只要短短兩周時間就能在香港開設一家家族理財室,這樣的效率和便捷程度實在太棒了!

圖源:路透社
可與之相反的卻是,不同於此前積極歡迎的態度,新加坡在這場全球爭奪富豪戰中,卻開始強勢說No!甚至有越來越嚴格的趨勢!
30億新元(22億美元)洗錢案餘波未平,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在制定為客戶開戶過程中如何審查資金來源的最佳方案。總理黃循財在6月底宣布,新加坡將推出首個國家資產追回策略,包括:
剝奪犯罪分子的非法資金和資產;
消除他們在這裡洗錢的金融利益;
把資產歸還受害者。

這意味著富豪們在開設家庭理財室的時候,會面臨更多私人問題的審核,而很多富豪並不喜歡干預和審查,這也意味著香港將成為他們的未來的首選。
近期有兩位想要開設家族理財室的富豪表示,在新加坡申請稅收優惠時遭到了拒絕,因此他們準備轉而在香港開設家族理財室。

但顯然,新加坡有自己的調整節奏和策略:新加坡歡迎富豪,但更歡迎能為實體經濟、金融領域、就業環境、綜合國力等方面助力的富豪。
而除了對富豪們越審越嚴格的策略外,為了快速縮小貧富差距,還在不斷執行越窮越補貼的另一手政策。
簡而言之就是:發錢!越窮越發錢!

(圖源:新加坡財政部)
2023年新加坡本地居民平均每人獲得6371新幣的政府轉移補貼,比2022年的5859新幣高本地去年所有居民住戶(包括家中沒有就業人士的住戶)的每名成員平均獲得6371元的政府轉移補助,比2022年的5859元增長8.7%。
而一房和二房式組屋的住戶獲得的補貼最多,每人平均可獲得1萬3623元的補貼,比三房式組屋住戶多出將近一倍!
發錢繼續發錢!在2024年8月,預計約150萬成年新加坡國民還將最高獲得850新幣的補助。財政部更是發文表示,2024財年消費稅補助券的計劃總額為14億元,比上個財年增加2億元。

圖源:早報
新加坡一直自有自己的節奏和步調,疫情爆發後快速調整政策,短短三年就創造了國家奇蹟,在世界還未從疫情的艱難度日中走出,新加坡已經在2020年到2023年之間實現了GDP絕地反彈。

(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如今的新加坡其實已經基本完成了疫情混戰期的富人流動布局,而當下政府更希望能拉動本地實體消費,而非單純的帳面金融資產的數值。
一邊對非法熱錢打擊、對富豪進駐新加坡限制審查,一邊對國民增加補貼、就業,政府雖不言明卻一直在縮小貧富差距的路上行動,或許不久之後,我們就會驚奇的發現:
新加坡仍然是全世界最貴的國家之一,但對於國民來說,卻似乎「不那麼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