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量很大,我们的机会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内外套业务,外国人可以参与大商所,但大商所的价格波动性很大,投机属性很强,和新交所不一样。整体而言,大商所更加封闭一些,新交所会更加开放,更具有全球化意义。可以帮助实体需求对接中国的高流动性。
张能杰认为:实体部分非常重要,要将产业需求和投机需求联系起来。用于风险管理。不管流动性如何,新交所的远期合约期限更长,长于 1 年的合约,在中国国内做不到。
Eric Bretting认为:据我们了解,大商所和新交所都会发展65% 合约。新交所从客户找到需求。这是成功的前提。二者具备互补性。
话题10:废钢的发展会怎样?
纪超认为:不可避免,铁矿石的需求会有下降。但是考虑到高炉的具体年限,高成本高质量铁矿石还会扮演重要角色,但改变的趋势不可避免。
2. 对话二 成本挑战:原材料
对话主持人:Sri Jegarajah, CNBC资深记者
对话嘉宾
1) 刘玉旺,河钢集团北京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
2) 朱轶,彭博行业研究全球金属与矿业主管
3) Julien Hall,普氏能源资讯亚洲金属定价总监,
4) Ranjan Sinha,塔塔钢铁集团战略采购部门原材料采购总监
话题1:中美贸易战会对矿石市场造成影响吗?
刘玉旺认为:矿石价格坚挺对工厂的影响是不利的。
朱轶认为:现在的贸易冲突只要在进行,一定会有它的影响。中国的经济自身正在放缓,好消息是出口为主导已经转变为更多关注本国国内需求。本国国内需求还是最重要的。
话题2:矿价何时突破100美元?
Ranjan Sinha认为:我希望降到80或更低,今年年底之前应该会降低,都是短期的问题。当然,矿山要增产,降价是早晚的问题。
话题3:铁矿石市场的缺口究竟有多大?
朱轶认为:短期缺口不会很快弥合,巴西矿难和糟糕的天气还会有影响。但是供应会很快赶上来。当然,国内的铁矿石产量会增长。只要价格不变,中国国内的产量会提升。
刘玉旺认为:从供应角度来讲,前一阶段减少了供应量。澳洲飓风影响已经过去,巴西影响的发酵期已经到了高峰。目前的环保要求非常苛刻,对限产影响非常大。下半年现场力度加大以后,钢产量可能会出现下行趋势,会对矿价形成压制,不会大面积长期持续上涨。
话题4. 100美元的矿价会对钢厂产生影响吗?
刘玉旺认为:显而易见,肯定的。钢厂将根据性价比优化配料方案。从销售价格来看,价格上涨阶段,钢厂价格敏感性会降低。钢价下降,钢厂一定会寻找高品矿替代方案。
话题5. 中国的环保政策对市场的钢材价格有何影响?
朱轶认为:2013 年起开始环保政策趋严,这些年以来淘汰了很多小的产能。小厂的设备污染严重,都被淘汰了。大的钢厂已经投资于技术改造,改良的生产工艺,符合政府环保规范。如果我们看年报,可以看到他们的利润都是改善的,资产负债表也是在改良的。中国正在实现十三五规划,2016-2018年,去产能计划基本实现,已经去掉了很多落后产能。目前,钢厂产能正在集中,产能正在向大厂转移,随着改革的持续,冬季还会停产限产,价格支撑还在。未来的价格支撑是否会削弱——冬季限产已经持续两年——目前的边际效应正在弱化。
话题6.中国钢厂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如何?
Julien Hall认为:中国政府去产能政策非常强力,政府大力去产能,成效非常好。在欧洲,由于去产能不力,一些亏损的企业很难盈利。受中国市场影响,欧洲有些钢铁企业也会好一些,但整体不如中国企业。
话题7.印度现在怎么样?
Ranjan Sinha认为:印度自己的对钢材有着足够的供给,而且我们生产的钢材质量达到了国际的标准,足够满足到 2030 年国家发展计划。能否实现钢材生产的目标有待观察,但矿石供给没有问题。塔塔钢厂目前还是以国内矿石为主。我们的生产钢材的能力还可以继续扩展,但这个也取决于钢材的价格,价差带来的套利的机会。
话题8. 三到六个月的期限内,废钢市场会怎样发展?
刘玉旺认为:2016年开始,中国的钢厂对废钢使用越来越多。原来只在转炉使用,现在也在高炉上加废钢。2017年已经因此出现一轮上涨,后来降下来了。短期内,废钢不具备大幅降价的基础。
话题9. 当下的海外废钢生产市场是怎样的?
Julien Hall认为:土耳其是主要的废钢进口国。在亚洲,日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有更多电炉在建。起初韩国领先,后来韩国也在跟进,台湾也在购买。长期来说,会有更多电炉投产。当然取决于废钢价格。在中国,废钢价格整体不低,经济周期也会影响废钢在市场的供应。东南亚国家在这方面会更加灵活。
话题10.环保趋紧,2020 年后的中国垃圾废料要减少到0?
Julien Hall认为:我不是很清楚这个。在日本,废钢分拣要把铁元素和废料分开。过去,这一步都是在中国完成。后面垃圾处理一定会有解决方案,但我不知道是什么。
朱轶认为:要看废钢的供给和需求才能知道缺口。要看中国的社会废钢"库存",如家用电器等。还要关注中国国民的消费方式的改变。上一辈一般不会废弃大家电,都会修,但新一代几年就会更换。这也会有影响。中国为什么会依赖进口废钢?因为没有库存。需求端,对废钢的使用也是为了满足环保要求,整体来看还是处于短缺阶段。
话题11. 谈谈焦煤,印度环保压力大吗?
Ranjan Sinha认为:压力确实有,在印度,获取新的环保执照很难。地下煤矿很多,没有执照的煤矿都是偷偷挖掘。目前,采掘以动力煤为主,焦煤资源相对很有限。政府拥有很多矿权,如何释放价值,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问题。
话题12.中国焦煤进口格局会发生变化吗?
Julien Hall认为:焦煤进口量主要取决于国内外价差。价差大,进口就是有意义的。今年中国推出了进口限制,有些焦煤品种受限,并没有体现内外市场价差。下半年还是不确定。
朱轶认为:中国对澳大利亚会增加,澳大利亚目前是最大的进口来源,质量好,还会持续。
话题13.“焦煤进口政治化“这种情况存在吗?
刘玉旺认为:河钢对进口焦煤需求很少。国外焦煤的质量还是比中国好。进口量还是会越来越多。澳煤的进口限制,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报关、检验方面能感受到。
话题14.【观众提问】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介入贸易和供应链?
Julien Hall认为:大宗商品行业的一个技术创新,推出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这是个正面的尝试。问题是,自动化的应用是有前途的,是替代一些低价值低效率低透明度的环节的。透明、可用的措施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认为区块链技术正在到来。
朱轶认为:我们看到有应用可以跟踪货柜的应用,非常有意义。
Ranjan Sinha认为:区块链可以提供一个一体化的信息管理,而不是不同的,割裂的信息,这对供应链来说是尤为很有用的。区块链可以提供给我们的是有价值的改进。我们看到有文件过去要通过快递完成传送,质量报告也会有风险,解决这些问题,区块链是个好的尝试。
话题15.新交所推出了65合约,是否有助于价格发现?
Julien Hall认为:我相信还是有很大的帮助。有超过50个参与者交易合约。是非常成功的尝试。我们期待更多交易者。开动一个汽车,要花费多一点时间来启动。也许这个产品是个活跃交易,未来是否成为一个标杆还不是很确定。之前有嘉宾提到,成交、持仓量很难成为标杆。
Ranjan Sinha认为:要了解我们要对冲什么风险,我们要管理的是价差风险,我们不是为了做对冲而对冲,我们是为了锁定价格,才要管理价格波动风险。首先要明确目的,究竟是投机还是保护产业经营的利润。对我们来说,后者更好。而且因为在实货市场上,我正在对铁矿石的年度价格进行套期保值,我们肯定会寻找衍生品市场来寻找解决方案。
朱轶认为:市场永远需要更多选择,肯定是有利于多元化的。从分析师的角度来说,对投资者是好事。也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有一些合约投机性比较强,但即使是投机,也是个价格发现的过程,也有好处。
话题16.大商所的实物交割比例偏低,该如何看待?
刘玉旺认为:大商所成交持仓量都很大,也有实物交割。政府对交割的要求严格。我们的贸易业务,货物落地会能用来规避跌价风险。
话题17.最后一问:3-6 个月内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朱轶认为:我们之前一直较关注供给侧各个领域的改革,但这部分是各位已经知道的了。未来可能重点在需求这一边。市场接下来波动会很大,但我觉得,波动越大,机会越大。
Julien Hall认为:我会关注中国市场在基建领域的投资变化、钢材消费。
Ranjan Sinha认为:不只3-6个月,可能是未来的7个月,运费层面可能会有影响。比如巴西的矿山,如果去往中国的运费太高,他们可能会转向欧洲市场。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对欧洲市场来说也是很有利的一件事。
刘玉旺认为:原材料的上涨和钢材价格下跌。这是钢厂面临的最大的双重挑战。
3. 对话三 钢铁价格发现机制的演变
对话主持人:陈智扬, 新加坡交易所商品衍生产品部总监,
对话嘉宾:
1) 张晔,点钢网研究总监,
2) Phillip Price, Ferrometrics 创始合伙人和执行长,
3) 李红梅,我的钢铁全球主编,
4) Shri N.Baijendra Kumar, 印度国家矿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5) 周国全,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话题1:基本面上,进出口形势会有什么改变?
李红梅认为:对中美谈判的进度很失望,昨天晚上商务部发了声明。美国的关税措施会对全球生 重大影响。两个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摩擦希望还是能够尽早解决。土耳其受害于这种波动,因为他生产了很多钢筋出口到东南亚。中国市场会是主要的做市商。中国钢厂主要还是供应本国市场。
话题2:中国钢铁市场和铁矿石市场前几年已经有了价格指数开发出来,现在使用的如何?
李红梅认为:钢铁产品很难标准化,比较难以用一个产品价格发现。
张晔认为:很难用全国统一的指数,品种太多了。流动性好,每天成交很多,流动性特别好。这点和铁矿不一样。
话题3:一带一路对钢铁市场有什么影响和改变?
张晔认为:一带一路拓宽了全球钢铁的需求,整体有利,是否从中国买,不一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话题4:中国钢厂是否做套期保值交易?
周国全认为:大部分钢厂都会参与,进行套保,但不是主要的盈利手段和经营手段。
话题5. 中国的废钢市场发展很好,趋势如何?是否需要废钢合约?
周国全认为:这是个大家有兴趣的问题。转炉大量用废钢,提高转炉用废钢的比例,提高产量。中国一直在电炉钢的发展,随着环保的收紧,现在有30%-40%是在转炉上生产。一方面是在环保的政策压力下,烧结受到一定限制,但是转炉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受影响的,所以夹杂着废钢来提高产能。
现在废钢的价格主要是靠钢厂联合定价,价格差别也很大,废钢的合约也很难定,因为废钢的吨位非常复杂。所以我建议,最好是合约标准化。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希望有这个合约。技术进步会改变电炉用废钢的局面。即使废钢产量增长一倍,也能被转炉用量消化。
希望新交所也能推出废钢掉期,实现价格发现。
张晔认为: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持有一个保守的态度。通过我们的了解来看,首先废钢没有政策,再回收这方面,在税这方面,不像美国的废钢回收,我们没有政策的支持,就没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回收体制。第二,没标准。不同的钢厂针对不同样式的废钢,没有统一的标准。第三,我们从废钢的整体上来看,是不是够,这个我们打个问号,因为中国钢铁用于建筑的长材一直是占比50%以上,前几年都在60%以上。大家要知道,刚才用于建筑,那他的回收周期是很长的。
我对未来是否要大力发展电炉钢,持有保守态度。
李红梅认为:我刚刚从中国的一个会议上回来,我想分享一些数字,它告诉我们的是去年中国产生了2.2亿吨的废钢,其中1.8亿是用于炼钢。市场肯定具有巨大的潜力,除了设定标准,使其成为客户的习惯,并注意政府的举动,它将有成为市场足够成熟的时候。他将成为一个主流产品。但所有这些研究和工作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